星島環球網消息:最近,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啟動市政債的研究工作。據了解,此項研究的政策指向是化解地方債風險和為城鎮化融資,基本原則是發展真正意義上的市政債,即由原來的代發代辦的地方債轉向自主發行的市政債。專家預期,管理層在論證和認可此項研究后,或將于明年兩會后正式啟動市政債試點。
據了解,財政部最近召集各省級財政廳官員,進行地方債務問題的相關討論和培訓。一位參加這次培訓的高層人士透露,財政部在這次培訓討論中透露出推進地方債務改革,發展市政債的積極信號。“根據目前多個部委研究的方案,我國要推進的市政債,將以地方政府或者授權機構為發行主體,以政府稅收等一般財政收入或項目收益為償債來源,把一直以來地方政府的隱性、不規范債務轉變成顯性、規范債務。”財政部財科所有關專家表示。
據了解,財政部最近召集各省級財政廳官員,進行地方債務問題的相關討論和培訓。一位參加這次培訓的高層人士透露,財政部在這次培訓討論中透露出推進地方債務改革,發展市政債的積極信號。“根據目前多個部委研究的方案,我國要推進的市政債,將以地方政府或者授權機構為發行主體,以政府稅收等一般財政收入或項目收益為償債來源,把一直以來地方政府的隱性、不規范債務轉變成顯性、規范債務。”財政部財科所有關專家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研究部研究員魏加寧表示“管理層有意配合新型城鎮化融資中涉及地方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相關內容,進一步推進地方債務改革。地方政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發債,是未來財稅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應盡快推進自主發行試點,并過渡到完全市場化自主發行。”
財政部財科所提交給國家發改委的一份城鎮化融資報告建議用市政債解決城鎮化融資和化解地方債務問題。財科所有關專家表示,提交的報告明確提出,城鎮化基礎設施融資必須建立約束力更高的地方公債制度,而所謂的地方公債制度即和發達國家市政債類似。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稱,近年來,融資方式多元化和復雜化使得地方政府性債務更加隱蔽,風險埋藏更深。有關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地方融資平臺發債發展很快,2012年超過了6000億元的發行規模,但仍存在虛假出資、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場評級不高、不納入預算管理、依賴政府財政補貼等問題,最重要的是無法承擔公益性項目的融資職能。
據預測,中國城鎮化目標是未來10年新增4億城鎮人口,該過程可拉動40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規模。“幾個部委目前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在城鎮化過程中探索建立規范的、市場化的市政債融資機制。”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一位參與方案起草的專家表示,“目前財政代理發債市場化程度低、規模小、行政色彩強烈,且只能用于配套中央投資項目,無法滿足除此之外的公益性項目融資的需求。這種模式與市場經濟國家真正的市政債相去甚遠。”他說,按照目前的模式,地方政府債券還本付息由財政部代辦,這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中央為地方政府承擔隱性擔保;同時,當地方政府逾期向財政部繳付應付本息資金時,相關規定也僅有繳納罰息的懲罰措施,使得地方舉債隱含了風險轉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