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受訪時稱,自己正在將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上面來,提高光合效率,提高產量;他還認為轉基因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注。
對此,袁隆平先生的弟子、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云3日表示,由于難度較大等原因,將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的相關研究目前處于技術探討層面,離實踐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對此,袁隆平先生的弟子、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云3日表示,由于難度較大等原因,將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的相關研究目前處于技術探討層面,離實踐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鄧啟云表示,水稻、小麥、大豆等農作物屬于碳三植物,玉米、甘蔗等屬于碳四植物。一般來說,由于碳四植物的光合作用效能要高于碳三植物,因而其產量也更高。如果能將碳四基因成功轉移到水稻等作物內,產量可以提高30%以上。
據了解,相關研究目前處于學術探討層面,并未用于實踐,與目前的超級稻育種項目計劃也沒有交集和關聯。鄧啟云認為,這樣的技術難度很大,是一個“世紀工程”,“自己窮盡一生或許都難有成果”。
鄧啟云稱,幾代科學家都在探索提高碳三植物產量的方法。如今,轉基因技術為科學家們指引了一個可能的方向,朝此方向進行探索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