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媒體報道的“支付寶前員工倒賣用戶信息”一案,1月4日,支付寶通過微博發表聲明,稱對由此給用戶帶來的不安深表歉意,對此類事件將一查到底。
據相關人士介紹,支付寶的前技術員工李某在2010年,分多次從公司后臺下載了支付寶用戶的資料,資料內容超20G。李某隨后伙同兩人將用戶信息多次出售給電商公司、數據公司,據稱3萬條可賣500元。
支付寶在聲明中稱,在2012年的例行內部審計時,阿里巴巴廉正部已發現前員工李某在數據處理上的不正當行為,并在調查后將李某移交公安機關進行偵辦。
按支付寶的聲明,據李某自述,其銷售的數據為2010年之前不含密碼、不含核心身份信息的部分非敏感交易內容,不涉及用戶隱私及安全。支付寶稱,該公司一直對身份證信息、卡號、密碼等敏感數據,采用加密技術處理,“任何人都無法獲取。”
但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對支付寶的這一解釋提出疑問,“個人信息的核心特征是具有身份識別性。若不涉及身份信息,也就不屬于個人信息,杭州警方也就不能以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對李某)進行刑事拘留。”
支付寶方面并未披露此案的影響范圍。目前,該案仍在偵查過程中。
這并非支付寶第一次被卷入信息安全泄露的風波。2011年12月的一次大規模網站用戶信息泄露事件中,支付寶就曾中招。
在網絡信息安全領域臨考的,也絕非支付寶一家公司。
2012年底,上海市公安部門就曾通報了網上超市1號店的員工與離職人員、公司外部人員勾結,倒賣70萬客戶信息的情況,11名嫌疑人在該案中被控制。而當當網、京東商城以及一些連鎖酒店的客人開房信息被泄露等事件,都曾成為2013年間網絡安全的熱議話題。騰訊公司也在上月被爆出有超過90G的QQ群關系數據被泄露。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74.1%的網民在過去半年內遇到過信息安全問題,總人數達4.38億。每一天,騰訊的QQ和微信,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天貓和淘寶都要遭到數十萬次攻擊,其他企業包括各類網銀、各種網絡游戲每天也經受頻繁的攻擊。
2014年新年伊始,騰訊公司發布名為《向網絡詐騙黑色產業鏈宣戰》新年誓詞。稱其公司近期的風險控制數據表明,移動時代的網絡詐騙蠢蠢欲動,一個巨大的黑色產業鏈初步成形,有野蠻生長的苗頭。
騰訊稱,將研究用大數據技術識別可疑賬號,對抗網絡詐騙,也希望與阿里巴巴、百度等大數據運營公司合作,在反欺詐方面互通有無,打擊網絡詐騙。
支付寶在其4日發表的聲明中亦表示,“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成了所有互聯網公司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沒有一家公司可獨善其身。”
支付寶呼吁全行業一起行動,斬斷販賣數據的黑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