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數據,2013年12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5%,全年上漲2.6%,遠遠控制在全年3.5%的物價調控目標以內。專家分析認為,物價調控目標成功完成,但未來物價上漲壓力將有所加大。
部分食品價格漲幅較突出
2.6%的全年CPI漲幅,究竟處于怎樣的水平?
“無論是和經濟增速相比,還是從歷史上看,以及與國際對比,2.6%是比較溫和的。”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
業界普遍認為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超過7.5%。這個速度雖然比過去30多年的平均水平下了一個臺
階,但仍然是不低的。相對于7.5%以上的經濟增速,2.6%的物價漲幅是比較溫和的。
從國際上看,我國CPI漲幅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中較低。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2013年10月份在我國CPI同比上漲3.2%的同時,印度上漲11.1%,俄羅斯上漲6.3%,巴西上漲5.8%。
當然也必須看到,一些月份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價格出現了較快上漲。如2013年9月份,受北方澇災、南方高溫以及臺風等天氣異常因素影響,鮮菜價格同比漲幅達到了18.9%,帶動此前“2”字頭的CPI破“3”。
“CPI描述的是物價總水平,一些基本必需品價格的變動可能對總水平沒有那么大的影響,但對低收入群體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既要看到CPI總體溫和,也要看到部分食品價格漲
幅較為突出。”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說。
穩定物價受到高度重視
雖然經濟增速下臺階為2013年穩定物價創造了較為寬松的環境,但此前持續釋放的大量流動性,以及農產品供求緊平衡和勞動力等成本上漲,仍然使得物價面臨較大上漲壓力。
“面對種種困難,還是成功地把物價控制在預期目標內,為經濟發展和深化改革營造了良好環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指出。
穩物價始終是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201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13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提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2013年3月份明確的全年物價調控目標是把CPI控制在3.5%左右。
2013年11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4.2%。業界普遍認為,當前貨幣政策在實際操作中穩中略微偏緊,對穩定物價非常有利。
在一些重點產品價格方面,國家及時采取了調控措施,成效明顯。例如豬肉價格雖然在2013年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但“二師兄”未能像以往那樣發威,全年豬肉價格漲幅控制在0.3%。
“生豬生產的規模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生豬存欄和出欄量保持相對穩定,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提高,避免了豬肉價格的大起大落。”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說。
未來漲價壓力加大
2013年物價調控目標的成功完成,為2014年物價調控奠定了堅實的基矗那么,新的一年物價走勢將
會是怎樣的?物價調控應怎樣應對?“2014年物價上漲的壓力會比上年加大一些。一方面‘豬周期’的高點按以往規律會在這一年出現,另一方面資源價格改革也會對物價上漲帶來一定的推動。再加上經濟已進入成本全面上升階段,物價調控任務還是比較重的。”王軍指出。
新的一年物價還有一定不確定性。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好轉可能會帶動大宗商品價格抬頭,但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又會壓制大宗商品價格。此外,處于緊平衡狀態的食品供求,可能會由于天氣等異常因素導致部分品種短期價格快速上漲。
201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14年經濟工作時要求,保持物價穩定,為推進改革和調整結構創造良好環境。會議還明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