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5年之前,中部的經濟大省河南還在感嘆:本省外貿小且弱,與中部其他省份的差距正在拉大。
孰料,5年之后,一則來自鄭州海關的信息卻顯示,2013年,河南省進出口總值599.5億美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15.9%,外貿進出口規模再度保持中部六省第一,外貿進出口增速排在全國第八位,進出口規模排在全國第12位。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日前在介紹2013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時也特別提到,2013年,廣東、江蘇等7省市的對外貿易比重正在下降,比上年回落了0.9個百分點。中西部的重慶、河南、安徽、云南、陜西、甘肅、貴州等7個省市外貿增速都在15%以上,合計進出口占進出口總值的5.7%,比上年提升了0.6個百分點。
以河南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緣何不斷上演外貿增速的逆襲?記者采訪發現,以富士康為代表的電子科技產業正在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為這些地區的外貿增速提供了支撐作用。
此種支撐作用于河南尤其明顯。
數據顯示,2009年,作為GDP在全國排名第5的經濟大省,河南省的外貿進出口總值還排在全國第17位。外貿企業小且弱的局面,也讓這個經濟大省的官員擔憂。
“進出口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只有185家,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有1035家,其余近66%的企業進出口在100萬美元以下。”當時任職河南省商務廳的一位官員抱怨,河南外貿在全國的地位,與河南經濟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成功逆襲的關鍵年份,發生于2010年。在當年底的一個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該省一位主要領導說,2010年是河南省歷史上招商規模最大、來豫客商和簽約項目最多、合同金額最大的一年。尤其是在激烈競爭中成功引進富士康等重大項目,標志著河南省已具備承接高水平產業轉移的能力,大大提升了河南承接轉移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2011年,鄭州海關宣布,當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達326.4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83.1%;增速僅次于重慶,在全國排名第二;在中部六省的進出口總值排序中,由第三位首次躍居第二位。
2012年,該省的進出口總值高達517.5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58.6%,進出口、進口和出口等多項數據均超越湖北,位居第一位。
鄭州海關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富士康集團在河南省所屬企業進出口354.9億美元,增長20.7%,占全省進出口的59.2%,富士康進出口貿易對全省外貿的貢獻率為74.2%,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15.9%中有11.8個百分點由富士康拉動。
而位于西部地區的重慶市,同樣因得益于產業轉移,連續多年的進出口增速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
重慶市外經貿委數據顯示,2013年1~3季度,全市累計出口筆記本電腦3293萬臺,同比增長33.6%;出口價值131.11億美元,同比增長54.1%,占出口總額逾四成。在筆電、打印機、汽車、集成電路等產品高速增長的帶動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也開始出現喜人的出口形勢。
以筆電為代表的加工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實現進出口215.18億美元,同比增長85.3%,占比45.4%,居各貿易方式之首。其中出口175.90億美元,同比增長71.8%;進口39.27億美元,同比增長1.9倍。
重慶市外經貿委主任徐強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筆電產業對于重慶的意義,不只是出口量、出口額和引進世界級企業數量的增長,更在于筆電基地整機加零部件垂直整合形成的配套產業集群。
此外,惠普、鴻富錦(富士康旗下公司)、英業達等多家筆電公司入駐重慶,也支撐起重慶進出口總額的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