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深圳4000元難招普工背后:產業轉移加速

深圳4000元難招普工背后:產業轉移加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2-19 08:56  瀏覽次數:19
  剛過元宵節,26歲的張英(化名)就迫不及待從山西老家飛到深圳找工作。她不知道的是,越來越多的求職者正在逃離深圳。
  年后,深圳已經舉辦了多場招聘會,但當地企業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抱怨,應聘者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少,今年尤其明顯。雖然不排除天氣等因素,但是越來越多的求職者留在了老家工作,產業轉移加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應聘者少了一半”?
  張英原本在老家一家事業單位做會計,工作穩定,但每個月拿到手的薪水只有兩三千元,一年下來攢不到1萬元。聽說深圳外貿發達,就想重拾英語,找份對口的工作。
  “這幾天我去各個大型的人才市場看了下,有些很蕭條,攤位之間的走道上只有零星的求職者走過;有些人數會多一些,但也未如我想象中那種摩肩接踵。”她說。
  2月12日上午,深圳人才大市場求職者并不多,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一家位于寶安區石巖鎮的LED工廠正在招聘外貿業務員和成本會計,該廠經理于峰告訴本報記者,上午只收到了五六十份簡歷,而去年這個時候一早上就能收到兩三百份,忙得團團轉。
  “是不是因為今年天氣不好的緣故?”他反問自己,但又搖搖頭苦笑了下否定了。“如果是普工的話,隨時來都能找到工作,工資待遇也差不多,所以不會著急。但這些是屬于有門檻的崗位,早點過來好機會多一些。”
  即便是在元宵節后,這種情況也并未得到多大改善。2月15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一場大型招聘會上,深圳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唐靜濤也發現,今年招聘會現場不復往年人擠人的熱鬧。
  他們今年公開招聘的崗位包括雜志主編和辦公室主任等七八個崗位。但是當天僅收到20多份簡歷,研究生以上的學歷只有四五份。
  他感嘆,今年來應聘的人數和質量均下降得厲害。“去年簡歷數量是今年的2倍,研究生以上的學歷也至少占到1/3。”他說,“應該不是崗位的緣故,我們每年都在這個時間來招聘,崗位都差不多。”
  相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大企業的招聘還算火爆,但是應聘者與崗位的匹配度下降了。
  在上述會展中心舉行的招聘會上,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公司.中集車輛有限公司也設置了攤位。中集集團負責招聘的羅智文告訴本報記者,中集一共有15家子公司參加了本次招聘會,共開放200多個崗位。當天的應聘人數在一兩千人,數量與去年差不多,但合適的應聘者人數下降了10%。
  普工4000元仍難招
  相比于非生產型的崗位,普工難招的情形也未得到改善。
  白定新是深圳寶安區一家電腦主板和顯卡生產企業的經理。工廠有700人,年前走了近400人,但他已經習慣讓自己不再焦慮。“年年如此。年后工廠通常能補充150人,保證開年的生產產能。剩下的工人再徐徐圖之。”
  每年春節剛過,珠三角便出現大規模用工荒。在深圳各個工業園內,常年擺著工廠的招聘廣告,部分企業甚至將廣告牌豎到大街小巷。
  白定新感嘆道,去年銷售額雖然有所增長,但利潤總額卻下降了。人力成本.物料成本等上升使得單位利潤越來越薄。光是人力成本這一塊,底薪為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1808元,加上績效考核,工人每月拿到手的超過4000元。
  記者走訪發現,普工工資超過4000元的比比皆是。于峰表示,普工工資漲得飛快,去年他們廠工人的平均月薪就已經在3800元左右,今年深圳最低工資上調之后,綜合工資基本比去年又高出500元左右。
  于峰說,工廠效益不錯,工人今年每月拿到手4500元問題不大。即便如此,仍需要提前跟廠里的老員工打好招呼,回鄉幫著宣傳一下,帶些人手回來。“不然,他們的老鄉不會相信我們會開這么高的工資。”
  深圳人才大市場最近針對本地企業的一項市場調查發現,深圳普工的工資不少已達4000多元,高出了大專學歷求職者500元。
  該項市場調查也揭示了普工薪水急劇上漲背后的因素:2014年,深圳企業對普工的需求量仍在迅速上升,近七成企業增加了招工數量。
  轉移加速
  多數企業主認為除了雨雪天氣和剛過春節等因素,產業轉移到了內地更為關鍵,許多求職者由于家鄉工作機會增多和深圳生存壓力太大而不再回流。
  就在17日,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公布最新數據稱,今年1月份深圳CPI同比上漲3.5%,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1%,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2%。
  企業也在感受巨大的生存壓力。近年,由于各項成本飆升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深圳制造業的利潤越來越薄,東莞、惠州等周邊城市甚至越南等地成為工廠遷入之處。
  唐靜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企業不太可能會搬走,至于有多少中小企業已經或正在搬離深圳,目前并無統一數據,但去年底做的一項調查表明,這種搬離的趨勢正在加速。“很多企業抱怨深圳的人力成本上升太快了,他們借助各地招商引資的機會尋找工業用地,一旦有意向,就會搬走。”
  于峰的公司年前已經在東莞拿了一塊地皮,計劃今年開始建工業區。“搬去東莞后,雖然招人難度更大,因為90后多愿意往深圳這樣一線的城市跑,但人力成本能降低10%~15%左右,供應鏈也幾乎不受影響。”
  搬走的不僅僅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據唐靜濤了解,深圳一些LED企業雖然很多環節使用機器代替人力,但是搬走的也較多。
  “兩三年前就有很多LED企業搬到東莞和惠州了,因為國家對LED的扶持力度削弱了,深圳的優惠政策也不多。”他說,“LED企業也比一般的企業用地面積大一些,而深圳工業用地基本飽和。二三線城市如果有工業園或者其他優惠政策,LED企業就會搬走。”
  人才招聘會上,深圳周邊城市和內地企業反向逆轉,參與深圳技術人才爭奪的趨勢已經顯現。
  在會展中心的招聘會現場,佛山一家照明電器企業來深圳招聘財務總監,開價每月1.6萬元,學歷要求不高,大專便可,要求在工礦企業至少工作12年。而另一家在長沙的生產汽車部件的公司直接在logo上醒目地標注了招聘的13個崗位包括進出口專員.機械工程師和電氣設計工程師等,工作地點均在長沙。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