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查村衛生室是縣、鄉、村三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網底",如果不能保障"網底",提供有效服務的話,基層老百姓就醫一是不方便,二是費用高。因此,它的作用不可替代。”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基層衛生管理處工作人員李彥慶說。
作為“網底”的嘎查村衛生室,不僅負責為農牧民群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還承擔著預防保健、健康教育、愛國衛生等公共衛生職能,為廣大農牧民群眾構筑起第一道健康屏障。

今年,我區提出用3年時間實現包括農村牧區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在內的“十個全覆蓋”。為完成這一任務,我區將對全區嘎查村衛生室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用3年時間讓全區100%的嘎查村都有一所達到建設標準的衛生室,實現人員、房屋、設備相配套,為農牧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實現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我區具備哪些基礎,有哪些規劃,需要通過哪些路徑來實現?
全覆蓋有基礎:標準化衛生室已達1432個
要實現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除已建和在建的標準化衛生室外,我區總計還需在3年內建設6202個標準化衛生室。這一數字是如何測算出來的呢?
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以來,我區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已有一定基礎。李彥慶介紹,從2009年起,我區就開始推進這項工作,現在已經完成建設的標準化衛生室有1432個。除此之外,根據“十二五”規劃,1520個標準化衛生室和675個流動覆蓋的衛生室也正在建設之中。
據了解,根據“鄉鎮衛生院所在地的嘎查村不再建設標準化衛生室”的規定,我區有1329個嘎查村不建設標準化衛生室。這樣,幾項加起來,我區11158個行政嘎查村中,還需要建設6202個標準化衛生室,才能實現標準化衛生室100%覆蓋。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基層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我區已經實現了衛生室機構上的全覆蓋。“目前我區政府辦的、納入一體化管理的嘎查村衛生室有11622個,比11158個行政村還多,有的嘎查村甚至有兩三個衛生室。”李彥慶說。
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區嘎查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服務能力較低,難以滿足群眾衛生服務需求。“機構是有了,但許多衛生室由于沒有投入,房屋陳舊、設備落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能力欠缺。因此,建設標準化衛生室,其實就是在數量的基礎上提升質量,使衛生室房屋改善、設備更強、服務能力提升。”
標準化有內涵:硬件標準化,軟件規范化
“標準化的內涵,就是衛生室軟硬件上都要有一個大的提升,在硬件上實現標準化,在軟件上達到規范化。這是衛生室能夠提供有效服務的基本前提。”李彥慶介紹。與一般衛生室相比,標準化衛生室是其“升級版”。
據了解,嘎查村衛生室的功能具體可分為:開展群眾健康教育;在蘇木鄉鎮衛生院的指導下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常見傷、病的初級診治;參與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和實施初級衛生保健工作;負責疫情和有關衛生資料的統計等。
為實現這些功能,我區出臺了細致的農村牧區標準化衛生室評價標準。根據標準,每個衛生室不少于60平方米,治療室、診室、藥房要三室分開,相應配套設備不少于19項,至少有80種符合《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至少有5種以上的急救藥品。
在軟件配備方面,鄉村醫生要取得國家認可的相應資格證書,擁有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或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進入標準化嘎查村衛生室從事預防、保健和一般醫療服務人員原則上應具備大專以上醫學學歷,并按規定達到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要按照每千口人不少于1至1.5人的標準配備,衛生室能保證基本的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根據我區實際,牧區、邊遠地區可允許具有中等醫學學歷或經培訓達到中等醫學專業水平的人員,由自治區衛生行政部門考試合格后,經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進入嘎查村衛生室執業。
筑“網底”有路徑:多種形式,分類建設
著力破解資金籌集難、土地無償使用難等關鍵環節和難點環節,3年時間,我區每年將完成任務量的三分之一,即2000多個標準化衛生室的建設任務,穩步推進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工作。
據了解,這項工作將以多種形式、分類建設的方式加以推進。各地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嘎查村委會集體舉辦、蘇木鄉鎮衛生院設點、嘎查村委會和鄉村醫生聯辦、鄉村醫生聯合舉辦等形式,按標準進行建設。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原則上每一個嘎查村建設一個衛生室。人口較少和農牧民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可以2—3個嘎查村建設一個,衛生院所在地的嘎查村不設衛生室。
自治區相關文件規定,在推進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現有村衛生室,已經建設并且符合標準的,不再新建;已經建設但不符合要求的,可以通過改造、擴建、重建等方式,使其達到建設標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現有衛生室進行改造、擴建,可以加快建設速度,節約建設資金。”李彥慶介紹。(記者 許曉嵐 通訊員 王瑞芳 陳旭)
新建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保合少鎮野馬圖村衛生室。記者張文強攝1
村民們到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鎮紅旗嘎查衛生室輸液。蘇兆鵬攝
【典型做法】
興安盟:農民看病小病不出村
2月26日,記者來到興安盟科右前旗科爾沁鎮大壩溝村衛生室,感受標準化村衛生室帶給群眾的新服務。
“這里的衛生條件好,藥品價格也比以前的私人診所便宜。”“這里一般的檢查都可以做,我們生病也不用再往大醫院跑了。”說起標準化衛生室的好處,就診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語高興地談論起來。“最好的地方是我們手頭的錢不足時,可以先欠著,然后秋后結賬。”村民高大爺的話引得在場的群眾發出陣陣笑聲。衛生室醫生宋振海告訴記者,有些村民經濟條件不好,生病可以來衛生室先就診,等有錢了再還上。
宋振海以前在村里開了一家私人診所,后來村里建了標準化衛生室,他就來這里工作。當問起二者區別時,他說:“以前就一個房間,衛生條件差,醫療設備差,看病的時候往往得依靠經驗判斷,現在這變化可太大了。”一邊說著,宋醫生帶記者來到診察室,他指著一臺多功能儀說,這個東西可是個寶貝,測血壓、測血糖、心電圖等常規檢查都能做。別看這房間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診察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都是獨立的,非常正規。”
人口數1521人的大壩溝村,一年就診人數累計7000余人次。在沒有設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的時候,常規的檢查都需要到更高一級的醫療機構,原本很小的疾病,村民也往往需要去大醫院就診,這期間的食、住、行所花費用往往遠遠超過疾病本身的治療費用。標準化衛生室的建立,徹底改變了這種情況,尤其是在實行新農合之后,藥品實現零差價,進一步減輕了村民看病的負擔。
據悉,自2012年起,興安盟盟委、行署克服資金困難,連續兩年將建設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列入為民辦“十件實事”當中,總投資2014.8萬元,由盟旗兩級財政按1:1比例分級負擔,為219個嘎查村衛生室分別建設60平方米“四室分開”的業務用房。
興安盟現有嘎查村衛生室889個,截至2013年底,已建設完成384個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標準化率達到43.2%。當地計劃在2015年底,通過自治區實施的“十個全覆蓋”,在兩年時間內再建505個,實現全盟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記者 胡日查 李靜)
新建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保合少鎮野馬圖村衛生室。記者張文強攝1
野馬圖村衛生室患者絡繹不絕。記者張文強攝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整合資金分批建設
2月21日上午,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保合少鎮野馬圖村衛生室里人來人往,前來看病的村民絡繹不絕。
“不知道咋回事,這幾天總是睡不著。”一位老人對醫生呂愛云說。“您多大年齡了?睡覺不好有多長時間了?”呂愛云一邊熱情地招呼著老人,一邊耐心地詢問著。
呂愛云告訴記者,這幾天,鄉鎮衛生院的大夫來村里為60歲以上村民免費體檢,所以看病的村民比平日多了許多。
出乎記者意料,野馬圖村衛生室要比普通的村衛生室大得多,藥房、收費處、內科、中醫科、處置室、治療室、B超心電圖室,分科設置,簡直就是一個“小衛生院”。
“野馬圖村衛生室剛成立不久,由先前的兩個村衛生室合并而成。”保合少鎮衛生院院長劉慧介紹。據了解,原來的兩個村衛生室都是設在村醫家里,衛生條件差。現在的村衛生室用房是村委會提供的房屋,建筑面積達到了400多平方米。
呼和浩特新城區衛生局局長吳真告訴記者,新城區有28個行政村,按照自治區嘎查村衛生室管理辦法,每個行政村建設一所政府支持的標準化衛生室,業務用房面積不低于60平方米。但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去年新城區新建的村衛生室面積都在120平方米以上。
2013年,新城區衛生局整合有關項目資金,采取分批達標的形式對衛生室進行標準化建設,目前有7個村衛生室達到標準化水平。今年,預計至少有6個村衛生室在年底前達標。?
【相關政策】
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指出,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用3年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全科醫生的培養培訓,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和質量。
《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指出,要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優化農村牧區衛生資源配置。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繼續支持嘎查村衛生室、蘇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建設。筑牢農村牧區醫療衛生服務網底。逐步完善鄉村醫生的補償、養老政策。加強鄉村醫生培訓和后備力量建設,逐步推進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生轉變。通過定向培養、學歷提升、崗位培訓等方式,加強鄉村醫生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蘇木鄉鎮衛生院和嘎查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