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2013年將近30%

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2013年將近30%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3-02 08:57  瀏覽次數:35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西方一些機構、“觀察家”曾無數次“預言”了中國經濟的崩潰,但無一不以破滅告終。中國經濟有節奏的發展,不僅普惠了中國民眾,而且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大高于占全球經濟規模的比重
  近期,法國興業銀行認為,中國今年經濟增速將只有6.9%。瑞士銀行、美銀美林也發表報告,預測中國經濟今年有可能硬著陸。
  “現在的經濟增速沒什么好令人擔憂的,實現了理性回歸。外界怎么看不要緊,我們自己要有自信。”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說,“我們現在GDP的增速,比‘十二五’規劃要求的速度高,和我們自身的歷史增速相比不低,較之世界主要經濟體也是醒目而強勁的。”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表示,縱觀世界各國,2013年,全球經濟仍然處于緩慢的復蘇過程中,增長乏力,波動頻繁。在持續低迷的國際經濟環境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國能實現7.7%的增長,這個增速是較高的,成績是難得的。
  “高速經濟增長國家在到達一定階段之后終究要減速。因此,中國的潛在增長率減速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值得大驚小怪。”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說,如果繼續追求高于8%的增長率,則意味著超越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提高能力,會導致產能過剩,加大通貨膨脹風險,增加經濟泡沫,保護落后產能和無效率的企業。
  專家認為,即便以7%到8%的速度增長,我們也能實現2020年經濟總量比2010年翻番的目標,也不會帶來太大的就業問題,而且更有利于結構調整。
  而日前在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針對部分國家代表提及中國制造業指數下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問題,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最高曾接近60%,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這是不可持續的,帶來了環境污染、產能過剩的問題。
  樓繼偉表示,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將近30%,大大高于中國占全球經濟規模的比重,發揮了超過中國經濟規模的帶動力。
  PMI連續多月站在榮枯線之上
  今年以來的各項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良好,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外貿回暖,對經濟的拉動力度加大。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3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增7.6%,進口增7%。而機構此前普遍預估,1月份中國出口增速僅為2%左右,進口增速6.0%。
  作為經濟的先行指標,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專家表示,PMI自2012年10月份以來一直保持在50%的榮枯線以上,顯示2014年經濟開局走勢平緩。
  商務部的數據更是鮮明地反擊了中國經濟崩潰論。1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到107.63億美元,增長16.11%,大大超出市場預期2.5%的增幅,實現連續12個月正增長。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利用外資效果好的主因是政策、環境和服務業利用外資高速增長等。
  過去一年,我國產業、區域、城鄉等經濟結構均有所改善。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高技術制造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地區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城鄉結構進一步優化。
  面對風險,中國也有清晰的認識。針對質疑中國金融體系風險的聲音,央行行長周小川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存在的風險,將參照和學習國際經驗教訓,對“影子銀行”實行有效監管。
  而當前債務占GDP比例上升,也已經引起政府重視。根據最新審計結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7萬億元,其中中央政府的債務為9.8萬億元,地方政府的債務為10.9萬億元,遠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總體風險可控。
  繼續推進結構改革,創造內生動力
  雖然身處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但是,中國經濟內生動力仍在不斷增強。如果說,上一輪支撐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之一是廉價勞動力的大量供給,那么,現在新一代人才資源正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勁內生動力之一。
  此外,聚集的上下游企業,較低的物流成本,細化的分工服務,抱團形成的區域品牌,讓大多產業集群中的制造企業舍不得離開中國。身處傳統行業的香港溢達集團主席楊敏德直言:“我們不會搬到更便宜的地方,我們選擇留在最有競爭力的地方。”
  “這些利好沒有因為經濟下行而消失,所以說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非常積極樂觀的態勢。”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說。
  展望未來,周小川表示,中國政府將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承諾繼續推進結構改革,創造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深化改革60項改革任務。如今,全會部署的多項改革已現雛形或已經啟動。有媒體統計,包括出臺規定和涉及部委主要領導的表態在內,已有至少31項陸續出臺了相關措施或已著手細化改革內容。
  下一步,中國將通過改革特別是城鎮化改革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 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