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中企吐槽對日貿易

中企吐槽對日貿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3-04 08:53  瀏覽次數:27
  從事服裝外貿20多年的孟卓有大把時間向記者吐苦水,因為他的展臺前,日本客商可以用“稀疏”形容。
  孟卓是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部經理,作為近日在上海開幕的華交會參展商,他的公司去年對日出口額下降至少兩成。
  這并非個案,在世貿組織(WTO)確認中國去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之時,同期中國對日貿易卻出現罕見下滑,其中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經貿因素,比如在那位讓孟卓反感的日本首相推動下,下月起日本消費稅將由5%提升至8%。在孟卓看來,這將可能是繼日元貶值之后,中國出口商遭受的又一波打擊。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不久前表示,中日貿易前景并不樂觀。孟卓和他的同行正試圖通過出口轉內銷等戰略調整挽救公司的訂單。
  讓利留住客戶
  華交會的全稱是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昨天是展會第三天,這項中國規模最大、客商最多、輻射面最廣、成交額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經貿展覽會和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州交易會)齊名。
  孟卓告訴記者,該公司對日本的服裝出口占到了安徽全省的三分之一,每年出口額達約2000萬美元,去年卻下降了20%~30%。
  “他一上臺就讓日元貶值那么多,日本人也不喜歡他,尤其是日本進口商。”孟卓口中的“他”是2012年圣誕節后上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安倍的強硬態度波及的不僅是中日外交關系,還有經貿互動,2013年全年,中日貿易額3125.5億美元,同比下降5.1%,是中國與幾大主要貿易伙伴中唯一遭遇負增長的。
  去年底,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曾針對中日貿易下降作出公開回應,他稱,中國還是希望雙邊的經貿合作能夠繼續穩步發展,但有些事是不隨人愿的。
  “大人吵架,小孩的關系好的很少吧。”孟卓每年都會出差日本兩三趟,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據其觀察,去年中日航班減少了。
  “對于那些可買可不買的產品,日本人肯定就選擇不買中國貨。”孟卓說,同行業中,緬甸和越南等國供應商的明顯增多也能看出這個趨勢。
  孟卓表示,由于日本國內產品的市場價格很難上漲,日本買家為了開源節流只能在進口環節壓縮成本。他估計,去年日元貶值20%多轉嫁給中國出口商的比例達3~5個百分點。
  理論上說,日元貶值將使得“日本制造”更便宜,刺激出口的同時卻增加了進口的成本。孟卓舉例稱,在日元持續貶值的情況下為了留住客戶,中日雙方的貿易企業會讓利10%,“(日本)客戶會承受5%~7%,我們則會主動讓出3%~5%。”
  下月即將上調的日本消費稅正在刺激著日本消費者瘋狂購物,中國出口商卻笑不起來。在出口價格上,孟卓說他們至少會讓1%~3%。理由是,日本企業會利用高稅負、銷路難的理由壓價中國產品。
  提起不久前的公司年會,年輕的業務助理陳鍇告訴記者:“印象最深的是公司說去年對日服裝訂單有明顯下降。”
  由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和生產成本的上升,陳鍇所在的江蘇國泰華誠進出口有限公司去年銷售量有所上升,但盈利卻只是與前年基本持平。
  對比市場飽和、競爭激烈的傳統行業,一些供不應求且定位高端的出口商表示,受到中日關系的影響不算明顯,利潤卻也同樣“不起眼”。
  在昨天華交會的現場,南通明德塑膠有限公司的展區被櫻桃小丸子、Hello Kitty等各種卡通圖案裝飾得十分顯眼。公司業務經理邵忠蕓告訴記者,公司去年80%的出口訂單來自于日本。由于日元的嚴重貶值和生產成本的升級,雖然“出口量上沒感覺,但價格很痛苦”。她表示,日本市場的“難漲價”讓他們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結匯如買彩票
  南通塑膠公司的總經理潘煒稱,由于對日出口產品依然暢銷,公司的出口價每30天就會更新,因此在應對匯率波動等方面,公司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更多結算周期更長、產品利潤更低的企業卻沒有那么幸運。記者從展會現場了解到,很多外貿企業的凈利潤率已經不足7%,因此更受不起匯兌損失。
  一些企業可以通過購買匯率期權這樣的金融產品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但并不是每家企業都有足夠的金融知識。安徽省凱藝紡織服飾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黃張練每天心心念念“人民幣不要再漲了”。
  這家生產亞麻色織面料的生產企業主要將半成品出口至東南亞國家,最終的成衣再間接銷往日本等國。由于此前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不斷降低,讓以美元結算的他們嘗盡了匯率的“苦果”。“6.10(美元對人民幣)接的訂單,但到結匯時就降到6出頭了。”黃張練苦笑著聳聳肩說道,到了嘴邊的利潤瞬間就可能蒸發掉。
  近期人民幣的驟然貶值讓黃張練心里一陣竊喜,但很難成為其增加產量的動力,“誰知道結匯的時候還會不會一樣呢?”這個每天都緊盯人民幣匯率的生意人覺得自己的心理更像是買彩票。
  原因很簡單,從下單做貨到出貨,再到最終的結匯,整個周期歷時2~3個月。這一周期不僅成為諸多生產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隱患,而且也讓匯率的波動難以化為主動的業務調整行動。
  寧波維科工貿有限公司進出口三部的負責人張華表示,公司從接單到結匯也需要至少4個月的周期。該公司的老客戶在下單時無需支付任何費用,新客戶也只需預付10%~20%。如何保證貨到后客戶能及時付款?張華告訴本報記者,公司每年會投入數百萬元購買中國信用進出口保險公司的信用保險,賠款率達98%,以降低壞賬帶來的風險。
  南通明德塑膠有限公司采用的方法則是購買信用證,即通過日本銀行和中國銀行的雙重擔保來保證發貨后能如期收到付款。
  出口轉內銷挑戰
  對于今年的對日出口額,不少中國出口商的表態都堪稱保守。孟卓和黃張練均表示,能夠與去年持平就是一個不錯的業績。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與日本雙邊貿易回暖,但商務部發言人表示,對此不宜過度解讀。本報此前報道,相比于中日關系所帶來的貿易動蕩,韓國企業已瞄準了中國市場。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中韓貿易額增長7%至2700多億美元,距離中日貿易額差距不到400億美元。
  出口轉內銷則繼續成為外貿企業的另一個轉型路徑。孟卓對記者稱,他所在的公司自去年開始已逐漸實現從專業的外貿公司轉向部分內貿的綜合企業。
  產品100%銷往日本的上海唯納箱包有限公司今年的重點也是開拓國內市場。該公司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去年一年整個行業的情況都不好”,原因是日本市場不景氣,價格難漲,而國內的加工成本卻在不斷增加,公司的毛利率從原先的20%降至了10%以下。
  在潘煒看來,“40%內銷+30%出口日本+30%出口歐美”的結構是最理想的。他表示,自有品牌內銷可以獲得比貼牌出口高近10%的利潤率。然而,雖然內銷的盈利率更高,但讓潘煒無奈的是,國內一些同行的抄襲也讓公司在設計專利上的維權成本遠高于國外。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