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0%。圖為北京市民在超市選購蔬菜。中新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數據,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不僅創一年來新低,也降至13個月低位。另外,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1%。
分析人士指出,2月CPI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春節過后食品價格明顯下降。預計全年物價漲幅總體溫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3.5%的調控目標有望實現。
PPI則繼續擴大跌幅,連續兩年負增長,結合近期多項數據分析,顯示需求仍顯疲弱,一季度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恐不容忽視。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0%,比1月份同比漲幅回落0.5個百分點,創去年2月以來的新低。
全年物價調控目標有望實現
分析人士指出,2月CPI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春節過后食品價格明顯下降。預計全年物價漲幅總體溫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3.5%的調控目標有望實現。
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2月份全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7%,影響CPI同比上漲約0.90個百分點,而1月份這個數字為1.23個百分點。專家分析指出,春節過后,天氣逐漸轉暖,蔬菜供應充足以及豬肉價格仍處下降通道等因素,是導致2月份食品價格回落的主要原因。
對于未來物價走勢,多位專家分析指出,今年物價應當不會出現較快上漲,漲幅總體溫和。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不會過快,供需基本平衡,這是對物價漲幅的最大約束。特別是貨幣政策穩健,糧食“十連增”,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都有利于穩定物價。
工業品需求不會對物價造成壓力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0%,“工業品需求不旺,不會對物價造成壓力。”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現在的經濟形勢,全年漲幅總體溫和,不會太高,可能在2%至3%之間波動。
不過,也有專家強調,盡管當前物價問題不是主要矛盾,但食品價格波動和資源產品價格改革將是影響全年物價漲幅的不確定因素,需密切關注。
不久前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全年CPI預期目標確定為3.5%左右,指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但今年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做好物價調控,切實防止對群眾生活造成大的影響。
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表示,今年我國水、電、氣等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有望進一步推進,“國家在推進價格改革時會把握好力度和時機,應該不會對CPI產生太大的影響。只要落實好中央宏觀調控的總體要求,完成價格調控的總體目標沒有問題。”彭森說。
一季度經濟趨緩可能性大
PPI連續兩年下行且在2月進一步擴大跌幅,也與此前諸多經濟指標一起,證實了部分人士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漸增的擔憂。
有分析人士指出,2月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反彈,但PPI跌幅加大,主要跟國內建材等生產資料價格放緩有關,說明經濟總體比較疲弱,經濟確實有下行壓力。但是否觸及保增長底線,目前尚不能確定。
受季節性因素、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回落等影響,中國2月官方和匯豐制造業PMI指數雙雙跌落至逾半年低點。而上日公布的2月出口一反1月強勁表現,同比驟降近兩成,進口增速則基本保持穩定。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假期因素消失,出口增速將恢復正常,外貿前景偏謹慎樂觀。
今年中國政府將經濟增長目標仍定在7.5%左右,同時提出進行合理區間管理,而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進出口增速目標都有所回調,分別降至9.5%左右、17.5%以及7.5%。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今年經濟預計波動不大,二季度有望在企業補庫存、改革提速的有利因素下有所改善。而且政府也提出經濟要運行在合理運行區間,保下限控上限,不排除在經濟狀況不利時出臺一些微刺激措施。
也有分析師認為,CPI處于偏低水平,PPI顯示經濟需求疲軟,去年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房地產和基建今年存在不確定因素,因此完成7.5%的目標有一定難度。
中國1~2月工業、投資和消費數據將于3月13日公布,22家機構預測中值結果顯示,工業、投資和消費增速1~2月可能都會有一定幅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