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養老金改革被指空有聲音 五省市試點5年無進展

養老金改革被指空有聲音 五省市試點5年無進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3-22 09:28  瀏覽次數:16
  在全國兩會上,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養老金“雙軌制”的前提即是改革,而改革的時間已列在政府工作報告的“2014年重點工作”中。備受關注的養老金雙軌制改革第一次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
  此前,很多人都寄望于通過制定《社會保險法》來打破養老金雙軌制。但2010年10月底頒布的《社會保險法》規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這意味著涉及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的改革并不在《社會保險法》覆蓋范圍內。正是如此,《社會保險法》再修改一直被呼吁提上議程,并且“板磚”、“詬脖、“呼吁”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已然為近幾年兩會社保領域的“慣例”。
  這一“時間表”下的改革方案會不會在2014年公布呢?事實上,據此前記者從參與養老改革頂層設計專家之一了解到,由人社部牽頭的養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涉及養老“并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退休年齡調整等多項重大問題,是一項一攬子工程。這項改革據傳2013年已經有成型方案,但遲遲未見公布。
  目前我國已經有超過2億的老年人口,還在以年均800多萬的速度快速增長。在近期的一次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社保專家鄭功成認為,養老金雙軌制已經成為公眾最不滿意的制度之一,再不改革,會導致公眾對社保制度的信任危機。
  雙軌制應送進歷史
  “補繳6萬元,退休后每個月能拿到1800多元。”湖南岳陽市一林廠的退休職工李某2012年退休后,被告知養老保險未繳滿15年,補繳部分要自己承擔,“林業局機關的人一分都不用交,退休可以拿到3000多元”。
  “當年一起上班,現在我是國企高級技師退休一個月3500元,有個兄弟是機關局級領導,退休一個月6000多元”。北京市住總集團退休的楊師傅退休后還在四處兼職,他羨慕當初一起的工友,“人家后來調往機關了,他們醫保基本全部報銷,我們一吃藥之后根本不夠花。”
  “不患寡而患不均”,養老金雙軌制所反映的,正如這兩位退休工人所說——當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差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制度改革過程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率先納入社保體系,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仍由國家財政和單位按退休前工資70%~90%的高比例支付。
  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1993年以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人均離退休費基本在同一個水平線,年均不到5000元。此后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到2007年,機關事業單位人年均離退休費已經達到1.98萬元,接近同期企業職工年人均離退休費1.13萬元的一倍。此后差距有所持平,但一直維持在1.5∶1的水平,到2011年,前者已經達到2.61萬元,后者為1.81萬元。雖然國家已經連續十年提高企業退休金水平,但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水平更是水漲船高,兩者差距仍在不斷加大,有統計數據稱,目前已經擴大到2至5倍。
  在近期舉行的“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年會”上,社科院教授、社保問題專家鄭秉文等認為,要使社保制度更加公平,最需要提上改革議事日程的就是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障改革。
  鄭功成直接呼吁,盡快建立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將遭受詬病的養老金雙軌制送進歷史。
  改革路線圖一直在完善
  公眾的改革呼聲如此之高,而國家層面在社保公平上到底有無改革的意圖呢?
  記者梳理中央層面的文件發現,關于社保的表述正在發生變化: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社保的表述是,“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提出的改革目標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社保改革目標從“全覆蓋”到“更加公平、可持續”的變化,鄭功成認為,這種變化背后的邏輯是,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實現制度上的普惠,公平的問題凸顯出來,亟待通過制度安排來化解。
  今年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4年在社會保障方面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著力解決“雙軌制”、“待遇差”問題。此后,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也對記者表示,今年人社部將適時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聲音有,步子卻一直遲疑
  人們更憂心的是,此前已有多次養老金改革試探性動作,但是終究“落入深潭,未聽聲響”。
  早在2008年,國務院就確定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山西、上海、浙江、廣東和重慶五省市進行試點。至今,五省市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
  公職人員納入社會保險的問題曾在《社會保險法》修改前后多次審議中成為焦點,但《社會保險法》最后將“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交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不過,記者在持續對養老金雙軌制改革的采訪中,多名專家表示,在公眾對社會公平的強烈呼聲下,這種不同群體適用不同養老制度的格局,已經“不得不改”,公務員參加社會保險的改革需要優先提上日程。
  明確改革共同方向
  不同養老制度所產生的待遇差,看上去似乎讓機關事業單位加入企業養老保險,“并軌”“一刀切”就可解決問題,并非如此簡單。
  記者了解到,由于擔心并軌將會降低自身的養老金待遇水平,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抵觸情緒非常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就對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采用“向下并軌”的方式,拉大了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之間的待遇差距,造成新的矛盾。2008年后,試點地區就出現了高校教師等事業單位人員提前申請退休的現象。
  “如果沒有一個一攬子的改革方案,事業單位一改,養老金降低了將近50%,顯然有抵觸情緒。”鄭秉文說。
  胡曉義曾解釋,所謂“并軌”并不是簡單地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并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而是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進,最終取消“雙軌制”。
  鄭秉文建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必須一起進行,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要以職業年金為補充,確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但就目前來看,我國企業年金發展相當滯后。截至2013年6月,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不到6萬個,覆蓋職工人數只有1957萬人,僅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的6.29%。而職業年金也由于受到公平性考問,發展非常緩慢。
  “‘雙軌制’終將合并統一,但需要做好頂層設計。”胡曉義曾多次公開對媒體說,除了養老金雙軌制待遇差別問題外,還應對老齡化的資金安排,養老金空賬、缺口、投資運營、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轉移接續問題,退休年齡問題,多層次養老保障問題,如何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大病保險等作出制度性安排。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