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什么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什么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01 12:59  瀏覽次數:22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政府以國有資本所有人身份依法取得經營收入、安排支出的一種專門預算,是對政府在一個財政年度內國有資本收支活動進行價值管理和分配的工具,反映了國有資本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收益分配關系,其實質是探索對國有資本的有效管理方式。
  國家作為國有資本投資者依法取得收益,是應當享有的權利,也是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基礎。不同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存在明顯差異。美國和法國實行“雙層次”的管理模式,即國有資產行政管理機構按一定方式直接管理國有企業;英國實行“三層次”的管理模式,在國有資產行政管理機構和國有企業之間還設有專門的國有資產產權經營機構,作為一個特殊的企業法人代表國家對授權范圍的國有資產行使出資者權利;日本采用分類管理模式,將國有企業的微觀組織形式進行劃分后,由相應部門按不同的辦法實施歸口管理。各國管理模式不盡相同,但也有一些共性,可為我們提供借鑒。其一,都健全和完善了法律法規,依法管理預算;其二,都規范了預算編制程序,增強透明性;其三,都對國有資產預算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其四,都加強預算監督,防止改革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
  在我國,國有資本收入收繳問題有著特殊的實踐基礎與現實背景。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企業國有國營,所有收益上繳國家。80年代中期實施兩步利稅改革,企業既交利又交稅。1993年,稅收制度改革,確立了以增值稅和所得稅為主體稅種的稅收制度,并首次提出建立國有資產經營預算。但到了90年代中期,國有企業開始向市場經濟主體轉型,一些企業發生經營困難,這一時期國有企業暫停向國家上繳利潤。10多年后,我國經濟結構、企業經濟實力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不斷創歷史最好水平,恢復企業上繳利潤制度有了現實基礎。2007年《國務院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具體規定了應交利潤、國有股股利股息收入等五項內容。2010年國務院又決定,將5個中央部門(單位)和2個企業集團所屬共1631戶企業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同時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當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改善國有經濟布局、增強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舉措。
  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既要保障國有經濟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又要使國有資本的收益為全體國民共享。第一,加快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的主體、層次和審批的程序,合理確定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對象,同時要根據我國國情和國有企業的類型分別確定國有資本收益上繳的比例。第二,調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出結構,要向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就業等民生領域傾斜。第三,加快推進國有資本變現收益預算,盡快將收益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第四,構建完整的國有資本預算體系。除了經營性國有資本預算,在條件成熟時,還可考慮把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和資源性國有資產納入國有資本預算范圍。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