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市場對于降準的預期逐漸升溫。
4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同日匯豐發布的中國PMI指數為48%,創8個月新低。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記者稱,由于匯豐PMI更多涵蓋中小企業,故與官方數據相左,但總體來說經濟情況均為下行。
“實際上數據變得更差了,這只是一個季度性的回升,經濟趨勢正在惡化。”針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石磊向記者表示,“現在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壓力較大,如果央行不在5月份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話,市翅自然而然開始緊縮。”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政策面既有支持的意愿也有支持的空間,出臺“微調”措施的時間會比此前預期的更早。
經濟下行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報告認為,3月0.1個百分點的環比增幅表明整體經濟并沒有顯著的提升。今年中國經濟最差的時期已經基本過去,但經濟反彈的力度還將取決于央行的貨幣政策能否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多名分析師向記者表示,統計局3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3%,仍處擴張區間,但經濟下滑趨勢不變。
“相對于往年的增幅,這是近年來最小的,這個數據是負面的,說明經濟是不好的。”石磊分析稱,目前經濟下滑趨勢還沒有變,3月份正處于一個底部振蕩期下降趨勢,“實際上,從往年數據來看,3月份數據一般都會比2月份高,主要是季節性因素”。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歷史數據來看,2008~2010年3月PMI均值為56.1%,2011~2013年均值為52.3%。2013年經濟下滑時期,3月PMI仍達到50.9%。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則在其報告中分析,3月份季節性來自兩個方面:天氣轉暖和春節后的經濟活動恢復。彭文生預測,4月份受季節性因素以及政策微調的影響,PMI可能小幅反彈。
亞洲開發銀行4月1日發布報告預測,2014年中國GDP增長率會放緩至7.5%,與政府確定的增長目標一致,2015年GDP增長率將進一步放緩至7.4%。亞行在報告中稱,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主要是受到信貸緊縮、化解產能過剩、地方政府債務、工資上漲、貨幣升值以及政府發展重心轉向增長質量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今明兩年,這些因素將依然存在。
亞行在報告中表示,中國面對的主要外部風險在于影響出口需求的發達經濟體復蘇弱于預期,主要國內風險在于貨幣管理效力的不確定性和對信貸質量的擔憂。報告認為,中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以可控的方式實施促使投資增長放緩的政策,并在不影響經濟增長勢頭的前提下,確保地方政府和國企債務的有序積累以及銀行體系的安全穩定。
降還是不降
經濟下行趨勢明顯,關于降準必要性的討論也逐漸熱烈起來。
“從全國總趨勢來看,經濟的確出現一定下滑,但要不要降準還有待商榷。”郭田勇表示,希望經濟未來增長動力是通過調結構、深化改革來進行釋放。“如果從調結構的角度來看,把貨幣政策放在一個中性的空間,對于調結構是比較有幫助的。不要再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和房地產拉動經濟。”
“除非經濟下行幅度非常大,否則看不到降準的苗頭。”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李志強針對3月份央行一系列動作,向記者表示,“從央行現在的態度來看,3月份動用了短期融資工具、短期債務工具,回籠了一些資金,正回購力度未見減校如果一季度增速低于7%,央行才有可能降準。至少在5月份以前,看不到降準。因為一季度的經濟數據要到4月中下旬才能出來。”
預期降準的聲音也不少。近日,中國銀行發布的《2014年二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預測稱:年內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成大概率事件。
“從國際上來看,我國存準率是比較高的,達到20%左右,而20%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過高的存準率導致大量的錢沒有得到實際的運用,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是值得考慮的。”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高的存準率從貨幣政策優化的角度來說是沒有必要的。
石磊表示,降準應具備的條件為: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社會融資總量增速持續放緩;外匯占款增長明顯縮量,月增長低于1000億。石磊認為目前已具備前兩者,而外匯占款縮量還需等待。“即使不降準,5月份以后央行公開市場正回購收錢也會變成逆回購放錢,信號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