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以房養老政策十年徘徊

以房養老政策十年徘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04 08:24  瀏覽次數:44
  十多年前就在進行理論論證的“以房養老”,曾經應者寥寥。而近日出臺的相關政策,再次讓業界投注熱情于其中。
  保監會日前向各家人身保險公司下發了《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并擬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四地率先開展試點。
  這是繼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來,正式落實試點城市,試點工作將于2016年3月31日截止。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詹成付此前介紹,“以房養老”的試點方案,由保監會牽頭,會同民政部等部門,出臺具體操作辦法和實施細則。
  記者詢問平安人壽、泰康人壽、幸福人壽等多家擬試點的保險公司,對方均稱方案還在設計中。“去年就已經在設計,目前為止還沒有產品。”平安人壽一位保險經紀人說。
  十年徘徊
  “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在中國已經歷了十年理論論證,但在以前都只是討論,應者寥寥。”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告訴記者。
  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俗稱“以房養老”,也是一種“倒按揭”放貸模式,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在歐美已經相當成熟。它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年金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即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將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居住權,并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屋處置權,處置所得將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若以一名70歲的參保老人為例,若其房產價值100萬元,老人預期壽命15年,通過計算房產增值,扣除未來的預支付息,考慮平均壽命等因素,老人每月可領養老金5400元。業內人士認為,在房屋租售比偏低的城市,采取“以房養老”較為劃算,還能享受房產增值收益。
  在中國,這被視為完善養老保險機制的一項重要補充。在政府兜底的基礎上,“以房養老”為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完善養老保險機制的一部分。
  保監會認為,當前我國缺少將社會存量資產轉化為養老資源的有效手段。開展試點,盤活老年人房產,有利于豐富老年人的養老選擇。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屬于商業保險范疇,在不影響老年人既有養老福利的前提下,增加了一種新的養老方式。
  與出售或是出租自有住房比起來,反向住房抵押是將住房資產貨幣化之后,仍然保留使用權和部分資產權,所蘊含的租房權現金價值大。
  “只要有1%的老人對此感興趣,從大方向上來看它就有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上海財經大學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投資系教授陳杰對本報說。
  挑戰“房屋要留給子女”觀
  在中國,“以房養老”由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原理事長、幸福人壽保險公司原董事長孟曉蘇首倡。而孟曉蘇在2007年成立幸福人壽伊始就在探索“倒按揭以房養老”實體運作模式。投保人將房屋產權抵押后,由保險公司按月給付,身亡后由保險公司對房屋進行銷售、出租或拍賣。
  孟曉蘇在去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導致“以房養老”政策遲遲不能落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保險公司的顧慮,一是當時還沒有《物權法》,二是當時居民持有第二套房產尚不屬普遍現象,保險公司內部人士普遍擔心房價下跌將加大保險公司的風險。
  幸福人壽上海分公司一位經紀人告訴本報記者,產品尚在設計中。“這是一個全新的保險產品,跟以往的任何產品都不同,牽涉到銀行和房產部門,所以相對復雜。”
  作為一種新型養老保險方案,“征求意見稿”對保險方和被保險方雙方都頗為謹慎。投保人群被設置為60歲以上,擁有房屋且獨立產權的老人;保險公司須開業滿5年,同時注冊資本不低于20億元,申請試點時上一年度末及最近季度末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等。
  安信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反向按揭的市場空間在千億元級別,但也面臨不少障礙:首先是產權制度風險,在70年產權制度下,部分老人的房屋可能面臨在貸款期內產權到期的情況,還有就是房屋留給子女的傳統觀念的挑戰。
  孟曉蘇對媒體表示,不管老人活多久,倒按揭的保險將負責到底。長壽老人是保險業大數法則所覆蓋的人群,只要在大數計算上獲得均衡,“保險公司不會計較在一兩套老人住房上的得失。”
  而業界更多的擔憂來自于產權制度風險,即70年產權制度下,部分房屋可能面臨貸款期內產權到期,以及“房屋要留給子女”的觀念束縛。
  “按照中國的住房習慣,這個業務發展可能是有限的。”王緒瑾說,就算中國有1000多萬失獨家庭,但老人去世了,兄弟姐妹也可以是繼承者。
  王緒瑾認為,房價的市場風險,和房屋自然災害以及意外事故的風險,可能使得保險公司在綜合考慮后會“估價謹慎”,“但相對于被保險人的信用和經濟狀況,‘以房養老’更多關注被保險人的生理狀況。”
  “貸款利率與房價增長率”博弈
  此前,我國也曾有一些類似于“以房養老”的試點,但未能長久推廣。其中,上海“以房自助養老”模式因存在信任危機被迫停辦,推行6年,僅成功6例。按照上海民政局的一項調查,九成左右老人擬將房產留給子孫。
  2007年,上海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推出“以房自助養老”做法,與“倒按揭”不同,它一開始就變更了房屋產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將自己的產權房與市公積金管理中心進行房屋買賣交易,交易完成后,老人可一次性收取房款,房屋將由公積金管理中心再返租給老人,租期由雙方約定,租金與市場價等同,老人可按租期年限將租金一次性付給公積金管理中心。
  “租金處在穩定的年限,雙方中一定有一方是處在風險暴露的地方。如果雙方走不下去,風險一定是不等價的。”陳杰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陳杰曾就上海以房養老的可行性寫過數篇論文,他認為,反向按揭與上述上海模式比較,優勢在于不用變更產權,還可居住。“如果把房子一賣,一旦出現意外就要流浪,增加了社會的風險。所以美國的倒按揭規定了必須是自住房。”
  陳杰在2013年上海圓桌論壇“以房養老”專題研討會上發表報告指出,“貸款利率和房價增長率”之間的對比關系是一個關鍵的參數變量。比如,如果房價年化增長率下降一個百分點,而貸款利率不變,抵押住房就可能變為負資產。
  他舉例說,如果一套按60%倒按揭貸款比率的房子價值150萬,而房價增長率從5%下降到4%,20年后房子的總價值是329萬元。如果6.68%的貸款基準利率不變,那么20年后的負債額是353萬。如此,可能資不抵債。
  所以,一旦樓市突然暴跌,將讓從事反向按揭的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巨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陳杰認為,如果預期房價進入長期低迷通道,反向按揭將很難得到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支持。
  早前,中信銀行、中大恒基等機構都曾對這一模式進行過探索和嘗試,但因受到產權、法規、觀念等制約和影響,始終沒有引起波瀾。中信銀行“養老按揭貸款”業務目前還在各網點有所保留,但由于產權期限和處置方面的不確定性,推廣效果一般。
  孟曉蘇此前就意識到,“倒按揭”提供的并非單純的保險合同,保險公司要真正參與“以房養老”,必須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
  目前,保監會、民政部和住建部一同參與了“征求意見稿”的制定及前期討論。幸福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人壽等6家保險公司已遞交了試點方案,現在已經進入最后審批階段。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