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中國企業“走出去”最大難題是融資

中國企業“走出去”最大難題是融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10 08:33  瀏覽次數:66
  中國企業“走出去”理由各不相同,悲歡不一。
  “在中國,我們看到投資回報在快速下降。”SOHO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欣昨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
  去年,張欣以私人名義先后參與了對紐約曼哈頓通用汽車大廈40%股權以及位于曼哈頓東74街一幢住宅樓的收購,表現出對投資美國樓市的強烈興趣。
  “作為一個房地產開發商,我在北京、上海買一棟樓,租金回報率只有5%,而銀行的貸款利率就要7%,我還得倒貼2%。”張欣說,如果我在曼哈頓買一棟樓,租金回報率有5%,融資成本才2%,我還有正收益。
  張欣相信,企業追求利潤,什么地方利潤高就會到哪里去,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必然的一步。
  類似的觀點在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那里獲得了共鳴,柳傳志也相信中國企業“走出去”具有某種必然性。
  “政府強調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占主導性作用,市場其實是把雙刃劍,好的企業會做得更好,不好的企業就會被淘汰,這個時候,企業如何實現上下游業務優勢互補、金融與業務互補便顯得非常重要。”柳傳志說,“中國企業已經有了一定資金實力,因此‘走出去’勢在必行,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優勢互補。”
  中國企業家對“走出去”趨勢的判斷獲得了統計數字的支持。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稱,截至2013年底,中國到海外的投資金額累計達到6000多億美元,準確數字是6090億美元,其中2013年一年就投資了1045億美元。”
  張國寶表示,除了“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目的也在發生轉變,最初是為了獲得短缺的資源,比如到澳大利亞、秘魯投資鐵礦,到肯尼亞投資銅礦,如今中國企業不僅投資資源、能源,還開始投資基礎設施、農業、文化產業等。
  然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毫無痛感。“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70%是失敗的,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的整合。”永隆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說。
  “先走出去的企業肯定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受到一定的傷害,但繼續摸索、堅持往下走,最后就能夠把這條路走通。”柳傳志的態度相對樂觀,他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前必須想清楚為什么要“走出去”,怎么實現優勢互補。
  馬蔚華稱,中國企業“走出去”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融資難。一方面,貸款不能成為資本金來源的規定使得中國企業無法將國內貸款拿到國外去,尤其是民營企業,由于得不到政策性銀行的支持,面臨比國企更大的融資難度;另一方面,信用擔保額度有限,超過2000萬美元需要財政部批準,這也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制造了障礙。
  “中國企業一旦在境外設立企業,同樣難以從境外獲得融資。”馬蔚華表示,因為企業設立之初,資產負債率很高,盈利很少,所以境外的銀行不會輕易提供融資,而中國企業在國內的信譽尚難以得到境外銀行的承認。
  馬蔚華相信,中國企業“走出去”融資難的問題會隨著未來中國本土銀行全球網絡的形成而獲得緩解,他呼吁政府在現階段應該給“走出去”的企業更多支持,包括利用外匯儲備給“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境外貸款,提高信用擔保額度以及減少審批等。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