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跨節產品”收益未必“跨節”

 “跨節產品”收益未必“跨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29 08:55  瀏覽次數:21
  以往各種大小節日前期,幾乎都是銀行各類“傍節日”理財產品的黃金營銷時期。從目前杭州主要幾家銀行來看,“五一”小長假或將迎來短期理財逆襲,5萬以上的資金可重點關注短期理財產品,目前不少銀行已經開始了4月30日發售產品的預約,和之前的收益在5.0%以下相比,節前5萬元起購的理財產品收益,大都在5.5%左右。
  短期理財收益逆襲
  雖然從大的方向來講,理財產品收益率會在6月底之前慢慢下降,但是很多銀行也會趁著特殊的節點,“逆市”提高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主要賺的是人氣。
  一般情況每到節假日,短期理財類產品都會銷售量大增,節前的短期理財產品資金流動性強,對一些短期內需要使用資金的人最好不過,且這類產品的投資門檻一般在5萬—10萬元起。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跨節”產品將在本周陸續推出,可能會帶動收益率反彈,投資者可以適當入手。當然,也有一部分投資者比較熱衷于互聯網理財產品。實際上,這類產品雖然擁有進出方便、無門檻,適合活期資金,但是現在收益率下降迅速,如果資金閑置期限超過1個月,且金額在5萬元以上,還是建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以鎖定收益。
  根據普益財富的監測數據顯示,64家銀行上周共發行了691款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較上周增加7家,產品發行量增加98款。另外根據金融街(000402,股吧)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上周理財產品平均期限130天。
  “跨節產品”收益未必“跨節”
  購買理財產品時,并不都是“當日購買當日起息”的。一些理財產品會有“資金募集期”,在募集期內是沒有收益的。如果是小長假前購買,節后才開始起息,那投資者就太吃虧了,等于這小長假只能收獲活期利息,銀行宣傳的收益并沒有拿到。
  比如某投資者買了一款35天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6%,募集期是6天。很多投資者為了搶到投資名額,往往募集期第一天就買入該產品,那么35天的產品實際上變成了41天產品,而到期收益只按照資金實際理財天數35天來算。如果再算上到期后,本金收益到賬時間,一般2-3個工作日,實際收益就更加被“攤薄”了。建議選擇募集期和回款期短的理財產品,算好實際收益率。
?  另外,為了防止短期套利,貨幣基金通常會在節前2天暫停大額申購,因此投資者務必要提前2-3天購買。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