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1日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13》指出,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機構的法律定位不明確,業務邊界模糊;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資金存管存在安全隱患;風險控制不健全,可能引發經營風險。根據國務院領導指示以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小組的決定,央行牽頭相關部委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監管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將研究制定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年報稱,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其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突發性有所增加,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機構的法律定位不明確,業務邊界模糊。P2P借貸平臺從事金融業務,但現有法律規則難以明確界定其金融屬性并進行有效規范。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活動經常突破現有的監管邊界,進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甚至可能觸及非法集資、非法經營等“底線”。二是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資金存管存在安全隱患。P2P借貸平臺會產生大量資金沉淀,容易發生挪用資金甚至卷款潛逃的風險。三是風險控制不健全,可能引發經營風險。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片面追求業務拓展和盈利能力,采用了一些有爭議、高風險的交易模式,也沒有建立客戶身份識別、交易記錄保存和可疑交易分析報告機制,容易為不法分子利用平臺進行洗錢等違法活動創造條件。一些互聯網企業存在客戶個人隱私泄露風險。?
年報稱,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其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突發性有所增加,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互聯網金融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機構的法律定位不明確,業務邊界模糊。P2P借貸平臺從事金融業務,但現有法律規則難以明確界定其金融屬性并進行有效規范。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活動經常突破現有的監管邊界,進入法律上的灰色地帶,甚至可能觸及非法集資、非法經營等“底線”。二是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資金存管存在安全隱患。P2P借貸平臺會產生大量資金沉淀,容易發生挪用資金甚至卷款潛逃的風險。三是風險控制不健全,可能引發經營風險。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片面追求業務拓展和盈利能力,采用了一些有爭議、高風險的交易模式,也沒有建立客戶身份識別、交易記錄保存和可疑交易分析報告機制,容易為不法分子利用平臺進行洗錢等違法活動創造條件。一些互聯網企業存在客戶個人隱私泄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