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早間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0%,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0.9個百分點,已連續四個月回升。(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PMI的回升首先源于新訂單的增長,顯示經濟內生增長基礎逐漸鞏固。二季度以來,需求端偏弱的局面明顯改變。6月新訂單指數回升至52.8%,高于去年同期2.4個百分點。二季度新訂單指數平均值為52.1%,高于一季度1.4個百分點,與生產指數的差距由一季度平均2.1個百分點縮小到0.7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食品飲料、化工、金屬制品、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業需求呈上升態勢。由于需求改善,持續疲軟的市場價格止跌趨穩。6月份,購進價格指數回升到50.1%,今年以來首次回升到50%以上。
在生產方面,實體經濟活動穩中趨升。6月份,生產指數達到53.0%,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1個百分點。二季度平均為52.8%,與一季度基本持平。企業采購明顯增加,采購量指數上升。最近兩月該指數均保持在52%以上,為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二季度平均為51.6%,高于一季度1.4個百分點。
盡管PMI數據在持續回升,但由于1~5月份的工業生產數據仍較為疲軟,新需求轉移到全部工業尚需時間。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PMI數據顯示今年穩增長措施和4月以來的“微刺激”舉措已經顯現作用,也讓市場對完成今年的經濟更有信心。
在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影響下,5月份地方政府支出同比上漲25%,與2014年初相比,增幅明顯。在定向調準、布局加快重大項目投資之外,昨日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的通知》,為存貸比松綁。
胡遲稱,從結構數據上看,大企業比中小企業表現得更好,制造業企業比上游工業好,顯示當前的經濟動力傳導仍處于產業鏈的傳遞中,企業為迎接未來需求變動在加緊去庫存。二季度的增長速度可能仍然保持平穩,三季度數據將更好。
野村證券分析師張智威預計,二季度GDP可能與一季度相同,保持在7.4%,但新的放松政策將使三季度GDP增速提升到7.5%、四季度提升到7.6%,以保持全年7.5%的增速。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副總經濟師陳中濤也表示,二季度經濟趨穩態勢基本確定,但由于7月是傳統生產經營淡季,“定向調控”、“微刺激”政策仍需要保持一定的力度,以抵消淡季的不利影響,確保宏觀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