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啟動的分稅制改革迎來20周年之際,中國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大幕徐徐拉開。2014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財稅體制改革被視為中國改革路上難啃的“硬骨頭”,經濟社會發展諸多難題的破解都與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也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向深水區攻堅的重點。
一場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
20年來,我國財稅體制又經過了多次調整和完善:
——逐步消除“內外有別”的稅費制度,全面統一內外資企業稅制,讓各類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取消農業稅,著力減輕農民負擔;
——建立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建立完善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規范財政收支;
——實施政府采購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財政支出效益,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進一步理順稅費關系鼓勵節能減排,建立科學發展的機制。
……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然而,現行財稅體制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不能很好適應改革發展新形勢的要求,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逐漸顯現。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改革開放走到今天,剩下的難題都是“硬骨頭”。財稅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才能為全面構建現代財政制度,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政策導向、物質基賜財稅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
在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布局中,預算改革無疑扮演著“開路軍”的角色。現代預算制度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礎,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政府預算制度,旨在進一步硬化預算約束,規范政府行為,實現有效監督,提高資金效益,真正把預算分配權關進制度的籠子,使政府預算在陽光下運行。
政府“錢袋子”關系13億多人的福祉。近年來,建立“四本預算”、推進預算公開、規范轉移支付、地方債自發自還……預算改革不斷推進,建立現代預算制度的改革方向日漸清晰。
建立有利于科學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制體系
作為深化稅制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改革試點2年多來成效不斷顯現,在為企業整體減負的同時,更助推產業升級經濟轉型。未來將按照稅收中性原則全面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十二五”完成營改增目標,并優化稅率,適時完成增值稅立法。
消費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改革都主要著眼于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完善消費稅制度主要是進一步發揮其對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和部分高檔消費品的調節作用;資源稅將抓緊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并清理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
作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環境保護稅有望通過費改稅出臺,重點將現行排污收費改為環境保護稅,由全國人大立法后開征。
房地產稅改革,將加快立法并適時推進。同時,探索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并全面修訂《稅收征管法》。
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財稅體制改革三大任務,任務最重的無疑是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如何清楚界定政府間事權的劃分是改革破題的關鍵。
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要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體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合理劃分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促進權力和責任、辦事和花錢相統一,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