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證監會終于重啟IPO,而這輪浪潮中,諸多對于資金極其渴求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集中登臺亮相。然而,缺乏核心技術、毛利率較低、規模優勢不強等因素,卻導致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在IPO上“折戟”。
對于期待通過IPO解決資金問題的零部件企業而言,必須尋找新突破口。
坎坷上市路
上海岱美是一家行業內較為知名的汽車內飾零部件制造商,主要產品是汽車遮陽板、汽車座椅頭枕等。
6月18日,上海岱美遭遇了“滑鐵盧”。
早在2011年2月,上海岱美就開始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一直謀求在主板上市。然而,由于近年來上市難度加大,其上市計劃拖延到了今年才有轉機。今年4月,證監會IPO預披露名單中出現了上海岱美。然而6月18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板發行審核委員會(以下簡稱發審委)否決了上海岱美的上市申請。
問題源于上海岱美資產負債率以及借款偏高,以及一樁未完結的500萬美元官司。
《中國經營報》記者查閱上海岱美披露的文件獲悉,上海岱美旗下還有12家子公司,其中6家都陷入了虧損。至于虧損原因,上海岱美方面解釋是因為一汽夏利 、哈爾濱松花江內飾件有限公司等企業采購減少導致。事實上,由于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汽車產業鏈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一旦主機廠采購減少,勢必會快速影響到企業當年的經營。
而在子公司半數虧損之外,上海岱美毛利率從2011年的34.03%下降到了2013年的28.39%。此外,媒體還對岱美公司募集資金用途等提出了質疑。而在這種密集的聚焦下,上海岱美最終美夢落空。
無獨有偶。5月27日,重慶秦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秦川)等5家企業被證監會終止了審查。重慶秦川業務主要涉及汽車零部件制造,集研發、設計、市場開發及銷售為一體,主要客戶有長安汽車 、江鈴汽車 、長安福特等國內外領先整車制造企業及德爾福派克等國際大型零部件制造企業。接近重慶秦川的人士向記者透露,近年來重慶秦川的業績并不理想。
除上海岱美和重慶秦川未能如愿之外,一些準備了多年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幾經周折艱難獲得了突圍。常州騰龍、重慶小康及上海北特等零部件企業最終登上了預披露名單。
問題顯著
上海北特、常州騰龍沖出了死亡之組,朝上市最后一步邁進之際,市場對于這幾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存在的問題猶有疑問。
常州騰龍披露的信息顯示, 2011~2013年,常州騰龍連續3年的流動負債金額達到1.96億元、1.69億元和2.07億元,分別為當年末總負債的99.5%、98.8%、100%。同時,公司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則連續3年為負值,資金回籠困難,短期債務壓力凸顯。
上海北特高于行業的市盈率也引起了市場擔憂,該公司坦言,存在未來發行人估值水平向行業平均市盈率回歸,股價下跌給新股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而且由于中國汽車行業增速放緩,上海北特所在的汽車零部件行業面臨著行業周期性波動和行業市場規模增速放緩的風險。該公司還表示,汽車零配件行業的景氣度主要取決于下游整車制造業的發展狀況,而汽車行業的需求和供給受國內乃至全球的宏觀經濟影響較大。
而且從2011年~2013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也呈現下降趨勢。該公司提示,上海北特正處于成長期,在業務拓展的同時注重成本、費用的管理控制,但是由于原材料價格、經營規模、產品結構等因素波動,公司存在主要產品毛利率波動的風險。
事實上,這些擬上市公司出現的問題也正是汽車零部件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近年來,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利潤率不斷下降,產能利用不足等問題。有關調研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超過70%的國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產能利用率低于80%,產能不能完全釋放對于供應商來說是致命傷,為盈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此外,整車企業對于零部件供應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零部件供應商投入不斷加大。6月25日,重慶一家為長安汽車、長安福特等企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現在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動輒廠家就讓你投資幾百萬元在一條線上,根本就沒法知道這個投入是否會有回報。”
而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目前整車企業拖欠零部件企業的賬款問題依然嚴重,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再投入。重慶某零部件企業總經理對記者透露,一家整車廠在快速擴張之后,廠家為了減輕自身壓力,甚至提出把拖欠的賬款變成股份。
面對種種問題,突出重圍實現上市或許是眾多零部件企業的出路,此外,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認為,國內零部件企業應聯合起來針對一些關鍵的零部件以及技術進行研發和攻關,汽車強國應該以零部件強國為前提。
“汽車零部件企業應該形成集團化規模優勢,在進一步加強并購和合資,還需要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提升產品質量。”汽車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表示。
汽車零部件企業毛利率低問題一直廣受詬病,中國汽車產業經濟研究院劉莉分析指出,像利潤較高的精鍛科技以及特爾佳等企業,因為其主營產品專而精,一汽富衛2013年的毛利率僅為5.35%,原因則在于沒有競爭力的核心產品。
顯然,汽車零部件上市融資之外,抱團取暖,加強自身研發能力,擁有專而精的產品才是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