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匯改路,改變了全球對人民幣的態度,以前是中國人愛人民幣,現在則是全球更多的人可以去愛人民幣,因為中國正在努力拓寬這個渠道。
作為全球貿易大國,中國近年來多方位的匯改政策正在使人民幣與其發行國的國際貿易地位慢慢拉近。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施行,讓運用的貿易企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用考慮匯率的問題。
“在我們看來,中國所謂的匯改應該是近幾年來包括匯率在內的一系列外匯管理方面的改革,這些改革對于貿易企業來說,是業務辦理逐漸便利化的經歷。”一家外資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此表示。
人民幣結算規避匯率風險
對于大型跨國公司而言,順應中國政府近年來推動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無疑會給它們的財資管理帶來了諸多方便。
跨國公司阿爾期通亞太區司庫徐連生在這方面有著非常多的體會,為此,在一些大小論壇上,常能看到他對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發表觀點。
2012年,阿爾斯通在香港首次發行了人民幣點心債,成為歐洲首家發行人民幣點心債的傳統制造型企業,此外阿爾斯通也是較早開啟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的企業。徐連生曾多次在相關論壇上說,中國每年都會出臺新的政策來支持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這為跨國企業帶來諸多好處,比如能夠很好地管理外幣風險,規避美元和歐元的波動,同時節抒兌成本。
2013年10月啟動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德國企業西門子公司也在人民幣業務的開展中看到美好前景。西門子金融服務集團SFS全球推廣負責人Stefan Harfich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后的首個季度,相關業務總額已達到數億元,而隨著更多業務部門和下屬公司了解人民幣結算的好處,結算量將持續增長。
與大型跨國企業不同的是,一些中小貿易企業還依然保持著以前的一貫做法。
“我們還沒有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依然以美元為主,已經習慣了,或者說更加確信它是‘硬通貨’吧。”一位中等規模的貿易企業主對本報記者表示。他習慣于辦理業務的銀行也是中資銀行,他說還真的不太了解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流程,也從未主動想去了解過。作為中小企業主,他的狀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外資銀行本身腳踏境內外,具有境內境外跨境辦理業務的優勢,已然把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當作重要的業務在全球推動。
“我們也在關注中小貿易商,但畢竟要有一個逐漸推廣的過程。”一家德資銀行的人民幣業務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稱。
松綁外匯管制
中國這種立體化的外匯管理改革其實正在一步一步滿足跨國企業的需求。
Harfich對記者說:“我們希望看到一個更為開放的資本賬戶,從而建立不受限制的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在雙邊跨境借貸方面有更近一步的寬松政策。這樣,就會幫助跨國企業在中國內地和境外更有效地利用其人民幣資金。”
匯豐銀行日前發布的一份關于人民幣業務的調查報告中稱,企業普遍認為業務流程簡化、匯率放松以及人民幣業務類型的進一步拓寬將是促進人民幣使用的主要因素。在中國內地,繼續拓寬跨境人民幣業務類型最被看重。
實際上,外匯管制在中國近幾年的行進步伐加快了許多。從一個小的細節來說,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的網站近兩年的更新頻率都比從前加快了。
此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運行,蘇州工業園區與新加坡跨境人民幣在貸款、投資等四個方面的進一步突破等,讓人民幣在跨境流入流出方面有了明確的政策護航。
今年6月20日,綠地集團向其全資海外子公司發行的高級無抵押票據提供無條件及不可撤銷的擔保,這個擔保債券是外管局跨境擔保新政于6月1日生效以來發行的首只債券。外管局曾于5月發布了《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定》的通知。國際評級機構標普稱,外管局的跨境擔保新政策允許境內企業向外管局進行跨境支付擔保登記,無需由其批準,這是進一步的資本管制放松。根據原先的政策,擔保結構的境外融資很少能獲得外管局批準。
就在7月初,央行發布新政放開銀行對零售外匯報價的自主定價權。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本次改革更多是對多年來既成事實的一種明確和認定。預計下一步改革可能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波幅限制,從現在的3%~5%進一步放寬,以避免極端市況下人民幣對非美貨幣觸及漲跌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