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15日在巴西福塔萊薩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總部設在中國上海。 另據法新社報道,巴西總統羅塞夫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首任總裁將來自印度。
在此前的談判過程中,關于這家銀行將落腳何處,中國、印度及南非相爭不下,關于頭五年由哪國人士出任銀行行長也備受爭議。
中國和俄羅斯曾經一度有望成為金磚銀行的主要出資國,但是由于其他國家堅持平等的多邊合作機制,因此金磚銀行的出資結構將等額分攤。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概念最早提出于2012年。英國金融時報此前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將成為1991年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成立以來設立的第一個重要多邊貸款機構。
世行行長金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金磚銀行表態積極。他認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每年有超過1萬億的資金需求,但世行加上所有渠道的資金總額大約僅有1500億美元,因此世行歡迎金磚銀行進入這一領域。
現有的金融機構往往會對發展中國家附加一定的條件,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必將簡化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與貸款業務,減少其對現有金融機構的依賴,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
據了解,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主要資助的是金磚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對金磚國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巴西、南非、俄羅斯、印度的基礎設施缺口大,在國家財政力所不及時,需要共同的資金合作。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會優先考慮對金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
這個過程中,接受扶持的一方會充分受益,緩解資金瓶頸,帶動就業等。對中國而言,往往成為項目承包商,也會從中得到資本輸出和商品輸出的機會。
金磚國家銀行的成立一方面體現了中國的國家意志和自身軟實力的提高,同時使得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了優化的出口,并有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