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出口假象復蘇”的討論較多,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全球經濟復蘇,中國出口復蘇值得期待。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表示,從穩外貿政策效力以及多項指標看,中國出口逃不出“先上升后企穩再下降”的出口周期,未來中國出口保持平穩,不宜過度樂觀。
出口不宜過度樂觀
6月出口同比增長7.2%,與5月基本持平。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為1.2%,出口僅增0.8%,遠遠低于全年7.5%的目標。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姜超認為,抱著傳統的經濟學分析框架不放,就容易走進“出口復蘇論”的幾大誤區,未來中國出口僅是保持平穩,不宜過度樂觀。
姜超說的幾大誤區包括,“外貿穩增長政策,帶動出口復蘇”、“發達國家經濟回暖,提升中國出口”、“中國在全球出口中份額上升,復蘇在即”以及“OECD綜合領先指標,預示著中國出口復蘇”。
具體來看,姜超認為,新一輪“穩外貿”扶持舉措中,補貼和照顧性質的政策大幅減少。促進外貿短期企穩作用較明顯,長期則缺乏實質性推動。此外,這一輪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以再制造為典型特征,比如美國的制造業回流,“去中國化”明顯,對新興經濟體的拉動作用已明顯減弱。市場份額變化的整體趨勢掩蓋了行業層面存在的挑戰,例如中國輕工業產品出口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技術密集型產品在經歷了幾年的快速增長之后也已經近期見頂。
多項措施陸續推出
針對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出臺的《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落實情況,市場較關注。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商務部日前召開的2014年全國進出口工作會上了解到,各部門、各地方正積極出臺配套政策,河北、遼寧、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廣東、四川、青海等9省已經出臺配套措施,北京、浙江、安徽、重慶等其他省區、市也將于近期出臺。
會議同時提出,將繼續推動加快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拓寬外貿企業的融資渠道,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支持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型貿易方式和平臺發展,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推動外貿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實際上,穩外貿政策已開始加碼。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商務部正積極支持加工貿易向西部梯度轉移,免費為西藏、甘肅、青海、寧夏等4個西部省區加工貿易聯網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海關總署的穩外貿措施也將陸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