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8649.8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1~5月提高1.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在解讀這一數據時表示,盡管6月利潤增速有所加快,但上半年工業利潤總體仍處于平穩增長狀態,新增利潤集中于少數行業的狀況未明顯改變,制約企業效益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

在何平看來,前六月利潤增速增長有多重原因:一是銷售增長加快;二是成本有所下降;三是企業會計核算因素的影響;一些規模較大企業、上市公司非主營活動的收益在季度結束月份集中入賬,造成利潤出現較大波動;四是去年基數偏低;五是少數行業對利潤的拉動作用較為明顯。
1~6月企業利潤的改善,也驗證了當前企業生產端的有利變化。本月初的PMI和匯豐新發的PMI都顯示,隨著寬松政策措施的不斷推出以及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經濟增長動能持續增強。
但在生產端走暖的同時,影響企業利潤增長的因素同樣存在。其中之一表現在資產產出效率下降。1~6月,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21.5元,同比減少2.5元。存貨方面,企業去庫存壓力繼續增大。6月末,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12.6%,比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4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3.8天,同比增加0.3天。在企業銷售上,企業所面臨的欠款也在增加。6月末,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2.7%,比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4.1個百分點。
何平認為,這些都將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制約效益進一步好轉。
要讓生產端的好轉落實到企業利潤上,還有待維持繼續維持這一增長勢頭以便為企業改善利潤留出時間空間。
野村證券預期,中國政府將在第三季度進一步放寬政策,以彌補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整、管理信用風險事件以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尤其是小微企業,從而能夠使得政府實現2014年7.5%的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