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給出了下半年第一份“工作報告”。
昨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刊發文章,題為《半月改革動態2014年7月1-15日》。
《第一財經日報》梳理、對比以往內容和全年工作重點后發現,體制改革是貫穿始終的工作重點。在下半年尚未十分明確的經濟形勢下,7月開始更多側重局部“穩增長”改革和創造更好的市撤境等“微刺激”政策。
服務“三農”、“小微”和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改革依舊是改革重點。
此外,7月上半月還發布了備受關注的《鐵路發展基金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本報記者此前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辦法》發布后,鐵路發展基金公司將很快組建,鐵路融資將獲得重大突破。
6月,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推進會召開,再次明確,要聚焦投資創業創新等經濟社會發展領域,再取消和下放200項以上含金量高、能夠激發市愁力的行政審批事項,更多釋放改革紅利。
剛進入下半年,《關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兩個重磅文件出爐。
兩個文件明確了公車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全國范圍公車改革的大幕正式開啟,并明確用2至3年時間全面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有學者認為,公車改革是更深化、更細化的行政體制改革。
此前官方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外圍改革在過去一年多已經改得差不多,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而改革并不會因此停滯。
從數據上看,鐵路建設從二季度末已進入加速階段。而從傳統經驗看,7月開始鐵路投資將進入高速增長時期。作為今年“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一再上調投資額度和頻繁的“暖風”政策,已彰顯了鐵路投資在年度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7月,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發布的《辦法》規定,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政府出資人代表以及鐵路發展基金主發起人,積極吸引社會投資人共同發起設立中國鐵路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辦法》同時明確提出,鐵路發展基金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擴大鐵路建設資本金來源,貫徹國家戰略意圖,圍繞國家發展規劃目標,主要投資國家批準的鐵路項目。
有鐵路系統人士對本報稱,這一辦法出臺意義重大,意味著鐵路發展基金公司將很快組建,發展基金設立將加速。“發展基金的提法存在很多年了,直到今年才實現實質性的突破。”
減少經濟泡沫、防范金融風險、發展實體經濟已成共識。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鄭新立認為,從市場配置資源的實踐來看,往往是資金配置到哪里,物資、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就在哪里集聚,資金的配置在生產要素的配置中發揮著龍頭作用。
連月來,扶持“三農”、小微企業和防范金融風險的政策一直是改革重點。6月上半月,人民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調過準備金率的機構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7月,銀監會發布《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銀行完善理財業務的內部組織管理體系,設立理財業務經營部門,并按照“單獨核算、風險隔離、行為規范、歸口管理”四項基本要求規范開展理財業務,防范理財業務的風險積累
“由于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滯后、金融市場發育不充分、資金配置偏離市場規律,急需資金的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和大量好的投資項目得不到資金支持、資金周轉速度慢、配置效益低、資金成本高,加劇了經濟結構的扭曲。” 鄭新立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的文章中分析稱,改革金融體制,已成為當前整個經濟體制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