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氣價改“大踏步”推進
江旋
國家發改委昨日消息,自9月1日起,非居民用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0元(即0.4元/立方米),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增量氣門站價格不變。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部署,存量氣價格調整分3年實施,這次非居民用存量氣價格調整是分步理順存量天然氣價格的第二步,涉及氣量約為1120億立方米。
發改委調價將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存量氣價格分步調整,力爭“十二五”末調整到位。
卓創資訊認為,天然氣作為基礎能源消費品,價格上行對整個工業制造業的影響不容忽視。
當前天然氣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天然氣制LNG、天然氣制甲醇、天然氣制氫、天然氣制尿素、玻璃、造紙等。卓創資訊認為,如煤炭、液化石油氣、成品油(汽油柴油)等相關替代能源產品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根據該機構的測算,以玻璃為例,當前生產一噸玻璃大概需要天然氣220立方米,假設天然氣價格上漲0.4元/立方米,則玻璃燃料成本上漲90元/噸左右。在天然氣發電領域,假設年利用小時取3500小時,天然氣氣價上漲0.4元/立方米,則發電成本上漲0.09元/千瓦時。
不過,發改委在昨日的通知中也表示,鑒于目前化肥市場低迷,化肥用氣調價措施暫緩出臺,待市場形勢出現積極變化時再擇機出臺。
對于目前仍然處在弱勢的純堿市場來說,此次氣價的上調也讓企業頗為關注。作為純堿最主要原料之一的合成氨目前在西南地區都以天然氣作為主要燃料,中宇資訊分析師安康表示,生產1噸純堿需要大約330公斤合成氨,耗天然氣280~290立方米。按照此次天然氣調價方案,這些企業成本增長為25~55元/噸左右。
對于車用天然氣用戶,安迅思天然氣行業分析師顏石指出,氣價調整對出租車成本增支的影響,各地將根據已建立的運價與燃料價格聯動機制,由地方政府采取發放臨時補貼等措施,緩解氣價調整影響。對于城市公交和農村道路客運,繼續按現行補貼政策執行。
“在當前整個工業制造行業低迷的情況下,天然氣價格上漲將給相關企業帶來巨大成本壓力,天然氣推廣速度或將放緩。”卓創分析師王曉坤表示。
不過,對于此次調價,發改委也明確強調,國家調整的是最高門站價格,供需雙方可在不超過最高門站價格的范圍內進行協商。
發改委表示,我國天然氣市場供求形勢依然偏緊,2013年進口天然氣530億立方米左右,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30%。
普氏資訊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表觀天然氣需求總計達887.3億立方米,同比上升9.2%。
卓創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在國產天然氣供應中,中石油占比67.3%,中石化占14.1%,中海油占8.2%,煤層氣企業占8.1%。每次調價,三大油企都被認為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我國,管道天然氣實行政府定價。首先,在出廠價環節,采用政府指導價(可向上浮動10%,向下浮動則不受約束)。其次,管道運輸環節這部分費用也是由政府直接核定。最后,城市輸配環節,送到居民家中或是工廠的天然氣門站價格同樣由政府進行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