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消息 近日,河西走廊葡萄酒投資論壇暨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會在武威舉行,此次簽約會上武威市共簽約項目34項,簽約金額71.68億元,同比增長105.5%。涉及葡萄酒等“液體經濟”產業項目9項,總投資14.05億元,占簽約項目總數的26.5%,占簽約總金額的19.6%。
近日,中國·河西走廊第四屆有機葡萄美酒節(簡稱“美酒節”)在武威召開,期間還舉行了武威市保稅物流中心落成儀式以及河西走廊投資論壇暨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會。在簽約的34個項目中,投資額在1億元以上的項目24項,占項目總數的70.6%。其中,葡萄酒產業和農業招商引資引人注目。
作為河西走廊產區的主產地,武威目前釀造葡萄種植基地已發展到23萬畝,占全國釀造葡萄種植面積的15%以上,占全省釀造葡萄種植面積的82%。因而在液體經濟中,葡萄酒產業尤其醒目。
值得注意的是,月色美地國際酒業(甘肅)有限公司涼州酒堡及葡萄基地建設項目已經建成,此項目總投資2.2億元,主要建設葡萄栽培種植基地1126畝。另外,月色美地在甘肅武威民勤縣投資項目還在建設之中,項目總投資1.5億元,主要用于酒堡及葡萄基地建設,計劃建設葡萄栽培種植基地1126畝。
肯尼斯·富森表示,在武威投資項目預計將為月色美地帶來3億人民幣的年收入,年可繳納稅金4000多萬元,新增就業崗位500個。
專家:國內葡萄酒產區缺乏核心競爭力
由于受到國家限制三公消費、進口葡萄酒沖擊的雙重影響,國內葡萄酒產業開始進入調整期,高檔葡萄酒銷售承壓。去年以來,國內葡萄酒虧損企業的增長率高達64.7%,虧損額同比增長244.2%,中國酒業協會曾預期,葡萄酒行業市場低迷的情況短期內不會很快改變,與進口葡萄酒的競爭將會更激烈。
而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也不太樂觀,葡萄酒行業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50.85萬千升,同比下降3.92%;完成銷售收入191.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0.3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9.9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16%。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琦表示,從各項數據來看,葡萄酒產業下滑最厲害,究其原因,除宏觀經濟影響、進口酒的沖擊等外部因素外,行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一是產品結構、性價比不合理,忽視了佐餐酒的發展,中高端的產品品質與價格不匹配;對技術的認識、尊重度不夠,技術支持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求;三是釀酒葡萄及產品缺乏個性與特點,使得產區、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此外,王琦還表示,市場推廣模式和本土葡萄酒文化建設滯后,缺乏市場細分和專業推廣,僅靠品牌和概念,不貼近消費者,對葡萄酒文化的本土化研究不夠,越來越不能適應現有的市場發展和消費者需求。
近年來進口葡萄酒逐步打入國內市場。早年國產葡萄酒占據中國市場份額達90%以上,進口葡萄酒份額不到10%,去年年底統計進口葡萄酒占比已經約達到1/4。有業內人士對新浪財經指出,進口葡萄酒的增長趨勢還在持續之中。
葡萄酒專家郭松泉表示,國內葡萄酒企業應該引進資本用于加強釀造和種植技術改造,西方葡萄酒產業有數百年歷史,已經形成精細化體系,比如在霜降時期,國外葡萄酒酒莊甚至會用電扇加強空氣流動讓葡萄健康生長。(新浪財經顧國愛 發自甘肅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