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9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目標為2014年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
意見顯示,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試點要為其他省(區、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意見中明確提出完善和規范自主招生。包括規范并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等;此外,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
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
“自主招生是為了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偏才怪才,這是對現行統一高考招生按分數錄取的一種補充。”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表示。
“目前,試點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數約占試點高校招生總人數的5%,2013年錄取2.5萬名左右。總的看,這項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杜玉波說。
這與自主招生導致的腐敗有關。今年高考前夕,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因涉嫌受賄罪被逮捕。經查,2006年至2013年期間,蔡榮生利用職務便利,在學校特殊類型招生過程中為考生提供幫助,收受賄賂1000余萬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天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是目前自主招生存在的漏洞所致。由于缺乏監控,且招生透明度不夠,使得自主招生相關負責人相對控制了很大權力,并且各個學校招生標準規格標準不清晰,高低不同,寬嚴不一,也導致社會猜忌與誤解。
曾天山認為,從國際經驗來說,自主招生仍是一個好的方向。但目前需要制定一個公開的標準,并且將招生過程公開,以便于社會監督。
對此,意見要求,申請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接受報考高校的考核。試點高校要合理確定考核內容,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規范并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此外,意見還要求,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
縮小區域入學機會差距
對于外界關注的錄取方式,據杜玉波介紹,將來實行“兩依據、一參考”。即探索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由此,高考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這將不分文理科,且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杜玉波表示,這種探索的目的就是想破解 “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的問題,發揮高考“指揮棒”的正確導向作用,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分散學生的應試壓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高校科學選才。
意見指出,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這也意味著,“兩省市的高二、高三學生繼續實施現行高考辦法,不進行試點省份的學生也繼續實施現行高考辦法。”杜玉波說。
此外,此次改革,被認為更加賦予了“公平”。意見也是通過三項舉措縮小區域間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差距。
一是完善國家招生計劃編制辦法;二是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三是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舉措,力爭到2017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縮小到4個百分點以內。”杜玉波說。
《《《
高考“十變”
不分文理,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高考計分“3+3”,自選科目看特長
學業水平要測試,綜合素質入檔案
禁藝體特長加分,省級加分不通行
回歸全國統一卷,異地高考更有戲
自主招生后進行,聯考培訓要取消
高職院校搞特招,職業技能必須考
錄取不再按批次,雙向選擇機會多
校長簽發通知書,錄取結果可申訴
綠色通道再拓寬,寒門學子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