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央行如期開展了200億14天正回購,數量雖與上期持平,但中標利率卻只有3.40%,較上期下行了10個基點。
這是正回購利率的今年第三次下行。此前的7月和9月,14天正回購利率曾兩次下調,分別由3.80%下調到3.70%、從3.70%下調至3.50%。
招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上證報記者說,此次正回購利率下調,是央行一系列降息舉措之一,雖然基準利率并未調整,但通過引導貨幣市場利率,進而引導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利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息的作用。
“14天正回購利率是市場回購利率的底部,市場利率的回落,使得央行正回購利率進一步下調的時機已經成熟。”申銀萬國研究所債市團隊也認為,當前的經濟環境決定了某種形式的降息仍是必然事件。
從推出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常備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工具,到下調正回購利率,傳遞出央行不斷加碼定向寬松的信號。
民生證券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央行順勢下調正回購利率,旨在弱化銀行將流動性頭寸上繳至央行的動機,激勵銀行將更多的流動性配置于信貸類資產。這表明中央對經濟有底線,央行不會對經濟下行作壁上觀。
劉東亮告訴記者,目前經濟仍處在下行通道中,地產新政對投資的拉動作用預計明年才能體現出來,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這個大方向之下,未來出臺更多壓低利率的政策是可以期許的。“當然,這種零敲碎打式的降息,正在消耗全面降息的空間,年內基準利率不動的概率也愈來愈大。”
正回購中標利率一個月內兩次下調,也驗證了部分券商對于未來貨幣政策不斷定向寬松的預期。分析人士認為,利率下行趨勢將助推市場偏好上升,穩住當前市場趨勢,避免重演過去三年中A股在四季度的兇猛下跌。
安信證券研究報告稱,杠桿資金的成本相對較高,自然會提高股票投資的預期回報率,并對目前的市場風格起到強化作用。站在現在時點來看,加杠桿的行為仍然得以默許和鼓勵,所以這些資金短期內還不會撤出,市場風格也不會明顯變化。
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則認為,在過去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背景中,受年度考核制度影響,四季度場內資金的投資行為對市場往往產生較大影響,導致過去三年間A股在四季度頻繁持續大跌。但本輪行情的中期邏輯在于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政策托底、改革加速推升風險偏好。7月以來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余額、融資余額等指標均在增長,顯示新增資金不斷涌入股市。即便存量資金出于年度考核而獲利了結對市場帶來沖擊,但有增量資金入場對沖,其影響將大幅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