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關鍵的第二年,上海自貿區打算做些什么?
自貿區第一年是“抓眼球”,搭建好四大重點領域制度創新的基本框架,并加以運行。第二年則要“看企業”,通過企業的體驗來真正體現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
結合第三方評估的內容以及自貿區三年的發展規劃,10月25日舉辦的第二屆申江論壇上,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兆杰發表了上述觀點。
比如,為自貿區的創新提供保障,就稅制而言,要盡快啟動符合促進國際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或稅制改革。
如何評估自貿區
自貿區一周年之際,啟動了相應的第三方評估。第三方評估分為三類機構:一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二是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三是包括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在內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這三個體系同時進行評估,但彼此獨立。
目前第三方評估結果尚未公開,但在論壇上,部分評估內容已經披露。
參與方之一的普華永道對上海自貿區的評估報告稱,在對代表性的外資企業調研的過程中,普遍認為:自貿試驗區的實踐是一次突破性的政府管理制度的創新,是從管制型向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是重大的思維方式的轉變,符合了國際的通行規則,市場主導作用明顯。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亦對上海自貿區一周年進行了評估,并在自貿區一周年之際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一份發展報告,內容主要是針對政府主體。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也得到內外資企業認可。根據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對自貿區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的外資企業認為已經享受到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措施起到了應有的效果。
其中,88.2%的企業認為,目前企業登記注冊門檻降低了條件;79.4%的企業感到,辦證照所需的材料有所減少;86.1%的企業感到辦理證照的速度加快了。
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說,2013年11月自貿區新設企業中外資企業占比2.6%,2014年3月上升為8.6%,2014年6月上升為12%,2014年9月則是13.7%。
上海財經大學也是第三方評估機構,負責此次評估的就是趙曉雷。他說,自貿區的經濟流量,包括稅收、營業收入等,都很好的,但不作為主要的評估標準,主要還是圍繞國家戰略、制度創新。
李兆杰表示,第三方評估也指出,上海自貿區的制度創新還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空間,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希望通過負面清單的修訂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二是要進一步擴大各類貿易監管創新的試點范圍;三是金融改革的進度和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四是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以企業體驗為原則改善行政服務;五是希望盡快出臺符合國際慣例的涉外稅制的改革創新。
第二年做什么
李兆杰表示,第二年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動四大重點領域制度創新的深化和突破,在投資領域繼續推出一批擴大開放的措施;另一方面則是要進一步修訂和縮短負面清單。
肖林則建議說,要調整優化負面清單,從形式上入手,借鑒美國、韓國的措施,將現有的負面清單進一步縮短,并且研究美國的政策,改變現行的負面清單,從內容上著手擴大服務業試點開放,對負面清單上投資程序方面的內容和表述予以明確的規范,進一步提高透明度。
在貿易監管領域,李兆杰說,重點是推動試點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比如,要盡快啟動貨物狀態分類監管的普遍模式,不能老是試點;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建設,在口岸環境的基礎上,再向兩頭延伸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爭取開展國際貿易船舶登記制度的試點。
據了解,目前貿易監管領域的一些改革,試點范圍并不廣,比如先入區后報關,對企業有準入要求,現在已經備案的300多家企業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企業在使用。
肖林建議稱,要進一步創新海關監管理念和手段,提高通關效率,建立與企業信譽評級制度為核心的差別化監管制度,使監管效益與企業誠信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