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受國內需求疲軟、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等影響,11月CPI同比漲幅創五年來最低,PPI則創下一年半來最大跌幅。“這反映出當前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產能過剩與需求疲弱矛盾突出。”專家認為,為穩增長、促改革,貨幣政策有望進一步放松,降息降準步伐不會停。
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上漲1.4%,創下2009年11月以來的五年新低。
“由于實體經濟疲弱態勢沒有根本性扭轉,所以物價漲幅在明顯回落,顯示實體經濟還是偏弱的格局。”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CPI同比已經連續三個月維持在“1%”時代,連平預計今年四季度CPI同比漲幅將低于2%,其宏觀研究團隊還下調了全年CPI預期至2%左右,此前預測值為2.2%。
對于明年的CPI走勢,研究機構也認為,上漲動力不足,仍有下行可能。中金公司預測,明年CPI同比或在1.4%,經濟面臨通縮的風險高于通脹風險。
當天公布的另外一項數據11月PPI,同比跌幅擴大至2.7%,也印證了通縮風險在加劇。
“11月份PPI環比繼續下降主要是受國際油價連續下跌的影響。”國家統計局解讀數據時說。
而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物價下跌、通縮風險加深的“罪魁禍首”不僅是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還有內需不足。
“次貸危機之后主要經濟體都在與通縮做斗爭,目前看中國面臨的形勢也較為嚴峻。”李慧勇說。
11月的PPI同比已經連續33個月負增長,但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高級宏觀策略分析師章俊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稱,“PPI增速短期內難有起色,并且面臨的輸入性通縮壓力還會加大。”
日益增加的通縮風險則給貨幣政策施加了壓力。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說,“過去3年實際利率保持在4%-5%的高位,而通脹回落將進一步推高實際利率。這將進一步打壓投資需求、加劇企業和居民債務負擔、拖累經濟增速。鑒于此,央行有必要進一步降息,以避免通縮、降低實際利率。”
中金公司也認為,當前實體經濟通縮預期抬頭,逆周期的貨幣政策放松非常必要,降準、再次降息的壓力仍大。預期明年或有兩次降息、四次降準。
當然,通脹低位運行也為新一輪價格改革打開了“窗口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指出,理順能源、交通、環保等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難度很大,但事關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是建立市場機制必須逾越的一道坎兒,要抓住時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