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存款保險條例為何擬定償付限額為50萬

存款保險條例為何擬定償付限額為50萬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2-12 10:12  來源:中金在線   瀏覽次數:12
?  醞釀超過20年、未來還將深刻影響中國金融格局的存款保險制度即將出臺。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就《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該項制度的核心內容是,銀行的風險將通過保險機制分擔,不再由國家信用兜底。
  之前,有部門曾擔心,公開征求意見會不會收不了場。但據報道,最終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拍板一定要向社會征求意見,在他看來,這些工作涉及公眾利益,職能部門決不能跟老百姓玩“貓捉老鼠”的游戲。
  銀行買保險,究竟對儲戶有怎樣的影響,立足高遠的金融政策,將如何改變金融格局,以及經濟社會運行的方方面面?
  保險費用會不會轉嫁給儲戶
  根據征求意見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需要買保險。
  存款保險費率的確定原則是基準費率加浮動費率。“就像車輛保險一樣,經常出險的車輛,保險費相應就會高”,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說,保費中的基準費率會比較低,但各家銀行在浮動費率上有較大差別,這樣設計是為了鼓勵風險管理完善的商業銀行,懲罰過度風險擴張。
  銀行花錢去買保險,會不會把保費轉嫁給儲戶?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姚志勇表示,“目前,我國大部分銀行盈利豐厚,可以從利潤中拿一部分做保費,不需要額外向儲戶收費。”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對納稅人有好處。“之前政府給銀行擔保,是拿國家信用擔保,銀行出了問題靠財政兜底,最終埋單的還是納稅人。”在姚志勇看來,如果市場沒有約束力,掙了是銀行的,虧了是國家的,等于讓納稅人為經營不善的人埋單,既不公平也沒有效率,現在由銀行出錢建立保險基金,自己為自己兜底,不需要動用納稅人的錢。
  征求意見稿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這意味著,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據測算,以50萬元為線,可以覆蓋99.63%的存款賬戶和50%的存款賬戶金額。
  全球目前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機制,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在最高償付限額的設定上,國際平均值為人均GDP的兩到5倍,美國大概在5倍左右,“我們采取50萬元的標準,達到人均GDP的12倍,是為了最大限度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如果存款超過50萬元,是否要考慮多存幾家銀行,“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儲戶這樣的考慮會不會引發“存款大搬家”?
  姚志勇告訴記者,即使有儲戶因此將存款分散放在幾家銀行,也是理性選擇,這對整個金融系統沒有損失,反而會倒逼銀行改善服務、穩健經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向松祚也認為,可能會出現存款搬家或轉移的情形,但不會劇烈,不會影響絕大多數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管理。商業銀行會下更大功夫加強風險管理,整體上會提升銀行服務水平和創新活力。
  構建現代中國金融安全網
  銀行買保險,對普通百姓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從長遠來看,這項改革將夯實金融安全體系,最終將惠及絕大多數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魏加寧研究存款保險制度多年。他回憶說,我國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之后,有關各方一直深入研究,2007年曾準備推出這一制度,但2008年碰到國際金融危機,被暫時擱置,歷經種種曲折,到今天,總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在他眼中,這次征求意見稿的出臺,意義十分重大。首先,征求意見稿通過法律的形式,為廣大存款人提供明確的法律保障;其次,通過基金的形式建立這一制度,為理賠提供了物質保障。“以前由國家信用作隱形擔保,但是平時并沒有進行任何積累,等到銀行出了問題進行救助或破產處置時,要么是由財政出資,實際上等于由全體納稅人出錢;要么是由央行出資,實際上等于由所有人民幣持有者埋單。”魏加寧說,此次改革以后,從銀行日常營業收入中收取保費作為保障資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根本不需要老百姓掏一分錢。
  魏加寧表示,現代金融安全網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即:監管者的審慎監管職能、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職能和存款保險制度。在中國,前兩者已經建構并在不斷完善,而長期以來一直缺少的就是存款保險制度。因此,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對于完善我國的金融安全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年醞釀今日成為現實。為何是當下?
  魏加寧告訴記者,當前中國金融改革主要有三大基礎性工作必須盡快推進,即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民營化和存款保險,這三項基礎性改革必須同步推進。現在利率市場化正在快馬加鞭,金融機構民營化也已經放開市場準入,因此存款保險必須盡快跟上。因為前兩者的放開,會帶來競爭加劇,在促使商業銀行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也難免會有個別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出現破產倒閉的可能,如果這些經營失敗的金融機構不能夠及時退出,整個金融體系內的風險就會不斷積累,越來越大,最終釀成金融危機。因此,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可以在保障大多數存款人的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讓那些經營失敗的金融機構及時退出,從而為當下的金融改革保駕護航,實現我國金融的長治久安。
  向松祚表示,利率市場化還沒有實質性推進之前,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緊迫感還不足。現在各種條件具備,尤其是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各種金融風險開始顯現,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存款保險制度早就應該推出了。去年以來互聯網金融興起,一些高息攬儲的產品出現,值得注意。”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宋逢明告訴記者,高息攬儲的產品即使再宣傳“風險小”,也還是投資類產品。存款保險出臺,能清晰地告訴老百姓儲蓄和投資兩者的差別,提醒百姓“投資有別于儲蓄,風險需自負”。
  保險基金將如何管理
  改革的下一步看點在哪里?多名專家關注未來保險基金的管理問題。
  魏加寧在最新出版的《存款保險與金融安全網研究》一書中,專門論述了相關問題。書中指出,應當考慮直接成立存款保險機構負責管理存款保險基金,讓改革一步到位。在資本金上,應由財政、央行和匯金公司各出1/3,這樣的話,就可以在確保存款保險基金充足的前提下盡量少收保費,減輕商業銀行的負擔。
  宋逢明則提出,存款保險制度使得早期監測和早期糾正成為可能,未來央行、銀監會以及財政部、審計署等監管機構如何協調監管職能,值得關注。
  存款保險對小微企業貸款、影子銀行和民間借貸等經濟生態的方方面面,會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
  姚志勇表示,在存款保險的護航下,利率市場化預計將在一兩年內到位,未來中小銀行可以利用利率優勢,吸引更多存款,從而給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提供更多貸款。保障金融體系內的存款安全,可以間接地防范系統外風險。
  向松祚表示,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影子銀行和其他金融產品的發展沒有直接關系。但是,普通存款戶的存款得到妥善保障,有助于穩定銀行存款來源,穩定負債管理,同時也有助于影子銀行和其他類型金融產品穩健發展。避免投資者過度追逐高風險的金融產品。
  宋逢明指出,此次存款保險保住了中小儲戶,但不保證大企業的存款。未來大企業很可能會建立財務公司,把錢投在證券,債券市場。這將進一步促進銀行改善經營。?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