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5日早間的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透露,為主動適應新常態,明年要加快建成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適應的現代化服務型統計,要更真實反映速度變化、更全面揭示結構優化、更有效監測動力轉換。
他同時表示,明年將繼續深化核算制度的改革,并積極利用大數據預測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多項統計改革將多路推進?
201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還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2016年則是中國“十三五”的首開之年。
在布置2015年的工作時,馬建堂強調首先繼續深化重點領域統計改革,繼續深化核算制度改革,全力推進就業統計、投資統計、能源統計和服務業統計等各項統計重點領域改革任務。
其中,深化核算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加快國家統一核算地區生產總值的改革,這也是三中全會所明確布置的改革任務。據記者了解,在2014年,國家統計局已經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已經對地方數據實施了一年的試算。但改革方案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報批還需要通過國家法定的相關法律程序。
為進一步打好核算的基礎,馬建堂要求,要鞏固和拓展統計生產方式變革成果,加快完善國家統計單位名錄庫,優化統一平臺軟件功能,擴大聯網直報范圍;強化四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完善四大工程業務流程;不斷推進空間信息技術在統計工作中的應用。
明年將對就業統計攻堅?
除了核算之外,明年國家統計局將動員全局力量,對就業統計攻堅,要及時、敏感地反映就業市場的變化,以便準確反映經濟發展的質量。
2014年,在中國經濟逐季放緩的情況下,中國在今年前9個月就完成了全年的1000萬新增就業的發展目標。就業數據作為全年數據的一抹亮色,充分反映了中國經濟面對“三期疊加”的轉軌壓力,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來培育新經濟增長點,使經濟充滿了韌性。就業指標也成為反映結構調整的底線指標和質量指標。
無論中央、國務院還是市場,對于就業數據都非常關心。但目前新增就業人員數據需提升數據質量、登記失業率一季一次的發布頻次跟不上快速經濟監測的要求,而國家統計局負責的調查失業率盡管已經覆蓋了65個大中型城市,但還需要繼續加大覆蓋面并在國家同意后對社會公開。
今年7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確定,要適時發布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引入企業大數據?
今年以來,國家統計局在大數據上有了一系列的突破。不僅同BAT(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在內的十多家企業簽訂了發展大數據的戰略合作協議,還嘗試了直接利用網絡搜索數據預測房價走勢、利用銀行卡刷卡數據檢驗消費數據走勢、利用重工設備的開工率數據檢驗投資數據走勢。用傳統統計和大數據統計的雙軌數據來源已經成為國家統計局今年的重點工作。
明年,國家統計局還將加大對大數據的應用。馬建堂在會上再次強調要順應浩浩湯湯的大數據發展潮流。
馬建堂稱,明年奮力打造數據生產新興之軌,不斷深化大數據在貿經統計、價格統計、人口和就業統計、投資統計以及農業、工業、服務業等行業統計的應用,積極利用大數據預測經濟社會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