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4年到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一年聚焦“三農”。今年也沒有例外,2月1日發布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對比去年一號文件的主題《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今年主題是《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改革”和“農業現代化”都是關鍵詞,顯然,前者要為后者探索路徑以及打開想象空間。
一號文件厚重的“三農”情結背后,體現了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為“三農”問題找出妥善的解決方案,這是追逐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人愿意看到一個城鄉分裂的中國。為了“三農”的良好愿景,中央決策層可謂用心良苦,此次一號文件涉及五大方面,再細化成32條,為了避免政策落空,它的特色就是操作性大幅提升。
縱觀一號文件全文,它圍繞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城鄉發展一體化、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做好“三農”工作的五大重心,提出了針對性的舉措,為公眾描繪出一幅立體的改革畫面。其中,有想象空間的改革舉措不勝枚舉,比如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是國際上頗為流行的“六次產業”理論,它在韓國、日本等大幅地提升了當地的農業生產力。
所謂三產融合,就是倡導農戶不僅從事種養業(一產),還要從事農產品加工(二產)與農產品流通(三產)。農業的發展已經不能僅僅依靠自身,急需拓展農業的外延才可能攫取更多的資源。誠如有專家所言,農業是融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的產業,要從初級的農業種養業催生和拓展出加工、流通、銷售等新環節,形成“一產接二連三”的互動型、融合型發展模式,打造“六次產業”。
如果說發展“六次產業”是通過改革做大蛋糕,那么蛋糕做大了又該怎么辦?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地方農村集體收入快速增長,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集體收益越來越成為農村發展的心病。實踐中,一些地方由于沒能妥善地分蛋糕,不僅醞釀了一些矛盾,還嚴重妨礙了集體經濟的壯大。
值得慶幸的是,一號文件為村民分蛋糕提供了指導。比如在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面對農民最重要的土地財產,中央明確提出要“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在開展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時,中央要求“試點過程中要防止侵蝕農民利益”。如果說這些是散落的提醒,那么一號文件明文要求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和收益分配制度,那就是要給分蛋糕制定確保長治久安的規則。
所有的規則都需要溯源到法律層面,而相比往年的一號文件,今年一大特色就是把農村法治建設提升到新的高度。眾所周知,農村是法治建設相對薄弱的領域,這既有法律制度建設不足,也有法律執行機制的欠缺,還有法治思維、法治觀念的淡漠等問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把農村的治理納入其中,而法治建設就是關鍵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