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昨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應出席代表2964人。昨天的會議,出席2907人,缺席57人,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根據會議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分六部分:一、2014年工作回顧;二、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三、把改革開放扎實推向縱深;四、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五、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六、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李克強指出,我們既要看到成績,更要看到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要直面問題,安不忘危,治不忘亂,勇于擔當,不辱歷史使命,不負人民重托。
李克強說,改革開放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兼顧,真抓實干,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強發展新動能。必須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
李克強說,穩增長和調結構相輔相成。我們既要全力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又要積極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行穩致遠。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李克強還就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國防和軍隊建設,香港、澳門發展和兩岸關系,以及我國外交政策作了闡述。李克強說,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
研讀報告可以發現,面對經濟發展出現的新問題,李克強領銜的本屆政府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判,大招頻出,反映出政府攻堅克難的決心。
經濟增長7% 最新“中國速度”
總理大招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第一,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12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5000億元。
第二,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
第三,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7%左右,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目標較去年下調0.5個百分點,是2004年以來最低的預期目標。時隔11年后GDP預期增速重回7%,意味著什么?
“2015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上行動力不足,潛在增長率下降。降低增速目標是客觀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做出的務實之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表示。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正在減弱,但新的增長點尚未完全形成,正處于新舊增長點青黃不接時期,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要比去年還要大。對增速目標進行調整,是實事求是的。”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
“GDP的目標是7%以上還是以下,并不是重點。關鍵在于背后的內容,是以什么方式實現的。”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如果是生拉硬拽、以傳統的重復建設的方式做到,對長遠經濟發展意義不大。面對各種挑戰,通過改善經濟結構,找出新的增長點換取的經濟增長才有意義。
容忍數字下降,強調提質增效,賦予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更大的空間,是此次下調增速目標的題中之意。
深化改革
全面實行居民階梯價格制度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項目,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原則上都要放開。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
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健全節能環保價格政策。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全面實行居民階梯價格制度。同時必須加強價格監管,規范市場秩序,確保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調整完善消費稅政策,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推出存款保險制度。推進利率市朝改革,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框架。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連續多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存款保險制度”,終于明確推出時間表。今年年內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將成為“板上釘釘”的硬任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透露,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方案》《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已經圓滿完成,制度出臺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所謂存款保險,是指存款銀行交納保費形成存款保險基金,當個別銀行經營出現問題時,使用存款保險基金依照規定對存款人進行及時償付。此前的征求意見稿提出,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按央行統計,可以覆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同時,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也漸行漸近。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證監會創新部巡視員歐陽昌瓊在兩會期間表示,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各項準備工作都在抓緊推進。注冊制實施要以修改證券法為前提,修法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
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注冊制改革方案草案已經完成,并已上報國務院,同時,證券法修改也已列入今年人大立法計劃,修訂草案將在兩會后提交人大審議,如果進展順利的話,股票發行注冊制最快有望在6月落地。
新興消費首提
“互聯網+”行動計劃
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鼓勵大眾消費,控制“三公”消費。
促進養老家政健康消費,壯大信息消費,提升旅游休閑消費,推動綠色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擴大教育文化體育消費。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建設光纖網絡,大幅提升寬帶網絡速率,發展物流快遞,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
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常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意味著,將培育更多的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說,“互聯網+”概念,指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把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這意味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要進行深度融合。
3D打英工業機器人、云計算、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眾多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蓬勃涌現。“這些都具備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長性,有很大的創業投資規模,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府參事劉昕說。
新興業態還與人們生活的關聯度越來越高。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說,小快遞拉動大民生,年增長率超過40%的快遞行業已步入大數據時代。通過移動互聯網快速調動社會運力,在客戶還沒有下單之前,就能根據大數據的預測,將商品送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集散地。
推進城鎮化
房地產市場發展從“持續”變“平穩”
推進新型城鎮化取得新突破。城鎮化是解決城鄉差距的根本途徑,也是最大的內需所在。要堅持以人為核心,以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為著力點,發揮好城鎮化對現代化的支撐作用。
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淄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提升城鎮規劃建設水平。制定實施城市群規劃,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化。完善設市標準,實行特大鎮擴權增能試點,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提升地級市、縣城和中心鎮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方便農民就近城鎮化。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加強城市供水供氣供電、公交和防洪防澇設施等建設。堅決治理污染、擁堵等城市病,讓出行更方便、環境更宜居。
去年全國兩會結束后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它對新型城鎮化設定了具體的量化指標,比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2014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又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將江蘇、安徽兩釋寧波等62個城市(鎮)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三個1億人”問題是指:把進城農民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不能讓他們“懸在半空”;促進約1億人居住的各類棚戶區和城中村加快改造,讓困難群眾早日“出棚進樓”、安居樂業;提升人口承載能力,促進約1億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鎮化,逐步減少大規模人口“候鳥式”遷徙。上述部署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所體現。
從去年報告中的促進房地產市嘲持續健康發展”變為“平穩健康發展”,兩字之差,昭示著這兩年間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變化。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介紹,房地產投資在整個固定資產投資當中占到20%多的比重,因此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已經事關經濟整體的穩定,所以今年強調平穩發展。而在2013年年底房地產市場處于一個井噴的狀態,當時提持續健康發展是不需要搞太快。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尹中立分析稱,因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跌,去年的國內房地產投資下滑到10%左右。而在以往的十多年間,中國的房地產投資的平均增長速度是25%,“這是一個很大幅度的下跌,會直接影響到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