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經濟在筑底過程中 穩增長效果漸顯現

經濟在筑底過程中 穩增長效果漸顯現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30 09:04  來源:中金在線  瀏覽次數:30
?經濟在筑底過程中 穩增長效果漸顯現
工研金融觀察·2015年6月·國內篇
總策劃: 周月秋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
課題組長: 樊志剛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資深專家
鄒民生 上海證券報首席編輯
課題組成員:趙幼力、王小娥、李露、楊荇
經濟領域:部分指標微弱改善,但總體仍處于筑底階段
5月份,宏觀經濟的部分指標較4月份呈現微弱改善,工業生產增速小幅回升,出口降幅有所收窄,房地產銷售好轉對相關領域消費產生了一定的帶動效應,消費增速也小幅回升。但是,各項指標改善的力度較弱,而房地產和基建兩大投資主力的增速仍在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進一步放緩,投資持續放緩顯示經濟缺乏企穩的動力。
總的來看,近兩個月經濟改善的程度低于預期,前期穩增長及寬松政策效果的顯現還比較緩慢,宏觀經濟總體還處于艱難筑底的過程中。我們認為,政策效應最早在三季度才能得到明顯的顯現,經濟將最早在三季度呈現比較明確的企穩回升態勢。
1.工業生產低位小幅回升,但回升的基礎不牢固
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1%,比4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增速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環比看,5月份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2%,環比增速比上月收窄0.05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受經濟轉型升級的拉動,高技術、新興行業以及消費類制造業表現較好。當月,以醫藥、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等為代表的高技術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高于整體工業3.2個百分點。
產品方面,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鐵路機車、鐵路客車、城市軌道、智能電視、太陽能電池等新興產品產量增速均超過20%。同時,消費類制造業增速的改善最為顯著,當月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紡織業等消費品制造業增速分別為5.1%、7.2%和8.0%,比上月分別上升2.8、1.3和1.4個百分點。
但是,工業增長持續回升的基礎并不牢固:一是投資、消費、出口均處于低迷狀態,國內、外總需求遠未企穩;二是工業庫存仍處高位。5月工業產銷率為97.5%,較上年同期下降0.2百分點,處于歷史同期低位,僅略高于2009年的97.3%,反映市場供需狀況不容樂觀;第三,企業盈利沒有實質性改善,擴大生產的動力不足。
近兩個月,工業企業盈利的降幅明顯收窄,但盈利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股票、基金、債券、投資子公司等權益性投資和債權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企業業績并沒有實質性好轉。
1-4月企業利潤下降1.3%,降幅比前3個月收窄2.9個百分點,但主營業務收入并沒有同比改善,前4個月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6%,增速比前3個月下滑0.5個百分點。4月份當月,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20.3億元,其中,投資收益同比增長116.1億元。此外,繼4月份發電量增速實現今年來首次正增長后,5月再度回落至零增長,也反映企業生產活動低迷不振。
2.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放緩
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4%,較前4個月回落0.6 個百分點。具體看,制造業投資隨著工業生產的小幅回升而略有好轉,增速較前4個月回升0.1 個百分點至10.0%;基建投資增速進一步下滑,1-5月同比增長18.1%,增速比前4個月回落2.3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1-5月同比增長5.1%,增速比前4個月回落0.9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比1-4月份收窄1.6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增長2.4%,比4月份提高1.9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的微弱改善在制造業投資上有所顯現,房地產銷售好轉對房地產投資正在產生緩慢的改善效應,此外,進入5 月份以后發改委再度批復大規模基建項目,對基建投資將產生一定的持續推動作用。但是,資金和新開工項目不足仍是制約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
1-5月份,投資到位資金增長6%,增速比前4個月回落0.5個百分點,比同期投資增速低5.4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下降6.3%,降幅比前4個月擴大4.2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同期,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0.5%,雖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較低水平,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下降20%,新開工大項目不足問題尤為突出。總體來看,房地產和基建兩大投資主力的增速仍在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還在持續放緩,表明宏觀經濟還在艱難的筑底階段,遠談不上企穩回升。
3.消費增速在總體穩健的基礎上小幅回升
5月份,消費增速在總體穩健的基礎上小幅回升。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增速比4月回升0.1個百分點。環比來看,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長0.81%,增速比4月回升0.09個百分點。消費增長最快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通訊器材、建筑裝潢以及家具類,而后兩者明顯受到了房地產銷售改善的帶動。
消費相對低迷的仍然是汽車和石油制品類,隨著油價的企穩,石油制品類消費的跌幅已在逐步收窄。5月份石油制品消費同比下降5.5%,比4月份收窄1.9個百分點。消費的表現比較平穩,經濟增長下臺階、內需疲軟并沒有導致消費出現下滑,但也不可避免地對消費進一步增長形成制約,使消費不可能大幅提升。
4.出口形勢有所改善,進口低迷凸顯內需疲弱
2015年5月,我國出口同比下降2.5%,連續3個月負增長,在外需有所改善的情況下,5月份出口較前兩個月有所好轉,出口降幅比上月收窄3.9個百分點。但是,受外需整體疲弱、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走強、企業用地用工成本上升以及去產能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出口競爭力仍然較弱,出口總體形勢比較嚴峻。
5月份,制造業PMI出口訂單指數連續8個月低于50%,非制造業出口訂單指數連續4個月下降至47.9%。此外,中國作為全世界第一出口大國,月度出口規模已很大,比5年前同期高出45%,出口額難以重現過去的高增長。
5月份,進口同比下降17.6%,連續7個月負增長,降幅比上月擴大1.3個百分點。盡管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但資金壓力和投資意愿較低,難以激發企業在價格低位購進囤貨的意愿,部分能源資源型產品的進口數量持續負增長,凸顯內需疲弱。
5月鐵礦砂及其精礦、原油、食用植物油、鋼材進口數量分別下降8.4%、10.9%、19.4%和13.7%。即便出口增速連續負增長,進口降幅擴大依然抬高貿易順差,當月貿易順差比上月擴大253億美元至594.88億美元。
5.消費價格漲幅放緩,工業品價格跌幅收窄
5月份,CPI同比上漲1.2%,漲幅較上月放緩0.3個百分點,消費價格連續8個月處于低于2%的低通脹水平。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6%,漲幅收窄1.1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漲幅回升0.1個百分點。環比來看,5月CPI環比下跌0.2%。CPI環比下跌主要是季節因素導致鮮活食品價格下跌,鮮菜、鮮果、雞蛋價格環比降幅均較大,而非食品價格受車用燃料等價格回升的拉動,漲幅回升。
5月份,PPI同比下降4.6%,降幅與上月持平,連續38個月負增長,但環比降幅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至0.1%,呈現出一定的低位企穩跡象,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及原油價格回升,帶動相關行業價格環比回升。總體來看,宏觀經濟環境對價格仍然存在著持續的制約作用,導致居民消費領域低通脹、工業領域通縮局面持續。
金融領域:實體經濟和金融領域資金狀況兩重天
1.實體經濟領域資金供需兩弱
從貸款來看,5月新增信貸環比有所回升,但主要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增加較多。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008 億元,較上月提高近2000 億元。
從貸款結構上看,信貸環比增加較多的主要是:一是房地產市場回暖、成交量回升帶動個人按揭貸款回升,居民中長期貸款大幅增加2063 億元,環比多增近500 億元;二是票據融資增加2233 億元,環比多增達872 億元,主要原因是當月存款增加較多,商業銀行資金充裕。同時,近兩個月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下行,票據利率跟隨回落,增大了票據貼現對企業的吸引力。因此,銀行通過票據融資增加信貸投放規模,使得票據融資與企業短期貸款“一起一落”(5月份非金融企業短期貸款增加295億元,環比少增409億元)。盡管貸款環比大幅增長,但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量有所下降,5月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2548億元,比上月少增228億元。
企業中長期貸款環比少增,反映實體經濟領域資金供、需兩弱,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說,對經濟的悲觀預期打壓其放貸意愿,對企業貸款投放態度比較謹慎,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用票據融資充信貸規模;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經濟低迷,內外需不振,產能大面積出清,企業的借款意愿同樣較低,最終導致在貸款總規模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量反而逆勢而降。此外,隨著國內股市前段時間的暴漲,近兩個月居民短期貸款較前幾個月大幅增長,不排除一部分信貸資金流入股市。
從社會融資規模來看,進一步印證了資金供需的低迷。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 萬億元,盡管比上月多增,但比去年同期少近1400 億元,當月余額增長12.1%,屢創歷史新低。
從社會融資結構來看,首先,5月環比多增量大部分來自于票據融資,票據融資環比多增量占社會融資整體多增量的60%以上。第二,受同業監管加強、地方政府債務規范化和需求疲弱的共同影響,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等“影子銀行”融資繼續低迷,5月委托、信托貸款共計少增近2000 億。第三,直接融資方面,前段時期股票市場的上漲帶來了股票融資量的上升,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584 億元,同比多422 億元;而債券市場表現較弱,企業債券融資1528 億元,同比降1269億元。總體來看,股票、債券融資占社會融資總規模的比重仍相對較小,新增信貸仍然占社會融資總規模的70%左右。
2.金融領域資金充裕
從存款情況看,存款結構的變化反映資金大量進入股市。5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23 萬億元,同、環比分別多增1.86萬億元和2.36萬億元,存款情況有所好轉。但在股市繁榮的背景下,居民存款絕對額減少,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大幅增長,5月份居民存款減少4413億元,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大幅增加1.94萬億元,反映居民存款大量進入股市。
同時,隨著貨幣市場流動性寬松,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將拆借、回購資金轉存銀行,這也說明存款基礎并不穩固,銀行存款依然面臨被分流的壓力。
從貨幣總量來看,5月末,M2 同比增速為10.8%,較上月提高了0.7 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受前期準備金率下調、公開市場加大資金投放以及外匯占款有所企穩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但10.8%的增速依然偏低。M1 增速較上月回升,但總體仍持續偏低,除企業經營活力不強的因素外,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對活期存款的持續分流是重要原因,制約了貨幣總量的增長。
從同業市場來看,5月份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延續大幅下降的趨勢,反映同業市場資金狀況十分充裕。當月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由3月份的3.69%、4月份的2.49%進一步下降至1.42%,利率水平已降至近5年的最低點。5月份當月資金利率呈現逐步走低的態勢,并在6月1日達到谷底,隔夜SHIBOR跌至1.027%的歷史最低值。
6月份以來,由于股市IPO密集發行,半年末資金時點將至,金融機構預期趨于謹慎,同業市場資金面較前期有所收緊,市場利率逐步走高,但漲幅比較緩慢,總體仍處于近幾個月的較低水平,與前兩年同期水平不可同日而語。這也側面反映出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并沒有充分對接實體經濟,大量的資金停留在金融體系內部。
從股市來看,股市暴漲帶動資金大幅流入。本輪牛市行情啟動以來,股市實現了持續、快速的上漲。年初至5月底,上證綜指累計大幅上漲42.6%至4612點。同時,市場成交活躍,5月份滬、深兩市成交金額共計31.3萬億元,為年初1月份成交額的2.5倍。在牛市的帶動下,近幾個月各類資金大量流入股市,保證金連續幾個月凈流入,5月份更是凈流入9000多億元。尤其是在打新股的前后幾天期間,保證金甚至凈流入上萬億元,大量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并滯留在股票市場。
熱點問題:取消商業銀行存貸比法定監管指標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鑒國際經驗,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該項修訂待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后將落地實施。
1.取消存貸比法定監管指標的必要性
存貸比規定于1995年正式納入《商業銀行法》,沿用至今已長達20年。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經營模式和金融市場的發展變化,存貸比監管指標日益表現出幾大弊端:
首先,存貸比這一監管指標覆蓋面不足,風險敏感性下降,不能充分考慮銀行各類資金來源和運用在期限和穩定性方面的差異,難以全面反映銀行流動性風險。
第二,商業銀行受存貸比的限制,制約了其信貸投放能力。2015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貸存比為65.7%,盡管未觸及75%的監管紅線,但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貸存比接近甚至達到上限,制約了其信貸投放能力。
第三,為了應對監管,銀行需全力吸收存款滿足監管要求,導致在考核時點經常出現存貸款“沖時點”、資金“大騰挪”等現象,也不可避免地推升了銀行的負債成本。同時,為了繞過存貸比的限制,近年來催生了大量高成本表外融資業務和各類通道類業務,導致了資金的扭曲,推升了資金成本。
近兩年,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不斷惡化,利潤增速大幅下滑,不良貸款持續攀升,存款增長放緩,資金成本攀升,在此背景下,業界對于取消存貸比考核的呼聲越來越高。監管層也開始逐步推動取消存貸比考核。
同時,在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逐步建立起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融資比例、核心負債依存度、流動性缺口率、客戶存款集中度以及同業負債集中度等多個監管指標,以替代存貸比考核的作用。
此外,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正式實施,儲戶的資金安全性對銀行經營行為和道德風險的依賴度大大降低,應當取消存貸比這一行政性監管手段,賦予商業銀行更大的市場化經營空間。
2.取消存貸比法定監管指標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取消存貸比法定監管指標對商業銀行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首先,釋放銀行信貸空間,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制度上消除融資難的病根。尤其將有力地釋放中小銀行的信貸空間,重點增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
預計未來商業銀行存貸比整體水平將逐步上升,不過,在當前缺乏有效融資主體,銀行風險偏好回落的情況下,存貸比并非信貸增長乏力的唯一約束,因此,取消存貸比法定監管并不意味著信貸投放將大幅度增加。
第二,有利于銀行表外和通道業務回歸表內,從而降低資金成本,有效地緩解融資貴的問題。第三,有利于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緩解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銀行面臨的負債成本上升壓力。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