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昨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1美元兌6.3154元人民幣,較前一日大漲341個基點,單日升幅創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不過,境內即期以及海外離岸市場實際交易的人民幣匯價,昨日卻出現了大幅下跌,截至收盤境內即期報6.3379,人民幣意外跌204個基點。
對于昨日下跌的原因,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外匯交易主管、期權專家張治青告訴記者,從招行分支網點掌握的情況來看,昨日客盤購匯需求比較明顯。其中,很大部分是上周五美元兌人民幣突然大跌后,還來不及操作的企業客戶。
“供需關系對匯市的影響正越來越市場化。即使昨日人民幣中間價大漲,但對于有實際購匯需求的企業來說,認識到雙向波動這一趨勢,依照實需去購匯售匯也很正常。”張治青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北京某國有大行交易員稱,央行慢慢放手了,市場需求的體現日益明顯。他表示,如果企業購匯需求還在釋放,今日以及未來幾個交易日這一趨勢還可能延續。
為何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升幅,昨日創出了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對此,張治青認為,國際美元連續兩日下挫,人民幣中間價主要是對此作出了反映。easy-forex易信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記者說,原油和其他商品價格走高,提振澳元和紐元等非美貨幣,人民幣也受到這一影響。
除了企業居民等購匯、售匯需求影響外,盡管中國國內貨幣政策的寬松,帶來了信貸指標等的逐步回暖,證實政策拐點已經出現,但國內經濟增長依舊缺少亮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市場的購匯需求。
彭博經濟學陳世淵和歐樂鷹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財新中國10月份制造業制造采購經理人指數報48.3,正在向榮枯分界線50靠攏,預示制造業惡化速度已在放緩。“但中國經濟增長顯然還是黯淡無光。”該報告稱。
對于昨日下跌的原因,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外匯交易主管、期權專家張治青告訴記者,從招行分支網點掌握的情況來看,昨日客盤購匯需求比較明顯。其中,很大部分是上周五美元兌人民幣突然大跌后,還來不及操作的企業客戶。
“供需關系對匯市的影響正越來越市場化。即使昨日人民幣中間價大漲,但對于有實際購匯需求的企業來說,認識到雙向波動這一趨勢,依照實需去購匯售匯也很正常。”張治青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北京某國有大行交易員稱,央行慢慢放手了,市場需求的體現日益明顯。他表示,如果企業購匯需求還在釋放,今日以及未來幾個交易日這一趨勢還可能延續。
為何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升幅,昨日創出了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對此,張治青認為,國際美元連續兩日下挫,人民幣中間價主要是對此作出了反映。easy-forex易信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記者說,原油和其他商品價格走高,提振澳元和紐元等非美貨幣,人民幣也受到這一影響。
除了企業居民等購匯、售匯需求影響外,盡管中國國內貨幣政策的寬松,帶來了信貸指標等的逐步回暖,證實政策拐點已經出現,但國內經濟增長依舊缺少亮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市場的購匯需求。
彭博經濟學陳世淵和歐樂鷹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財新中國10月份制造業制造采購經理人指數報48.3,正在向榮枯分界線50靠攏,預示制造業惡化速度已在放緩。“但中國經濟增長顯然還是黯淡無光。”該報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