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將是中國經濟持續探底的一年。在世界經濟周期、房地產周期、債務周期、庫存周期、新產業培育周期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宏觀經濟將在2016年出現深度下滑。
在中國經濟持續探底的過程中,一方面很多宏觀經濟指標將出現進一步的回落;另一方面很多微觀指標可能會出現變異,使經濟探底的深度和持續的時間出現超預期的變化。
必須明確的是,本輪中國經濟的底部是多種周期性力量合力的產物。世界經濟是否將在2016年出現二次探底?房地產投資是否會在明年二季度成功反轉?債務重組是否能夠緩解企業的債務壓力?存量調整是否能夠大規模啟動?增量擴張是否足以彌補不平衡逆轉和傳統存量調整帶來的缺口?宏觀經濟政策的再定位是否有效改變微觀主體的悲觀預期,并有效化解“通縮-債務效應”的全面顯化?新一輪大改革和大調整的激勵相容的動力機制是否得到有效的構建?這些因素將一起決定本輪經濟下行的底部以及底部下行的深度和持續的長度。
2016年世界經濟難以擺脫2015年的低迷狀態。一是美國貨幣政策的常態化、中國進口需求的進一步回落、國際大宗商品的持續下滑以及全球制造業前期錯配帶來的深層次問題的顯化,都決定了2016年新興經濟體的動蕩將超越以往新興經濟體所面臨的各類波動。二是各類地緣政治的超預期沖擊可能導致歐洲經濟復蘇的夭折。三是全球投資收縮和貿易收縮并沒有結束,世界宏觀經濟不僅缺乏統一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更缺乏經濟反彈的增長基礎和中期繁榮的基本面支撐。四是世界危機的傳遞規律決定了本輪危機從金融到實體、從中心到外圍的傳遞并沒有結束,新興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調整剛剛開始。因此,世界經濟不僅面臨總體性的持續低迷,同時還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這決定了中國經濟不僅將面臨世界貿易收縮帶來的持續沖擊,同時還面臨全球資本異動帶來的沖擊。中國經濟難以在世界經濟探底之前成功實現周期逆轉。
中國經濟的存量調整尚未實質性地展開,產能過剩行業的過剩產能沒有全面退出,作為資金黑洞的各類僵尸企業依然普遍存在,高負債的國有企業在滾雪球效應的作用下依然是各類資金投放的焦點。因此,2016年全面啟動的供給側存量調整政策將決定存量運行的底部和反彈的時點。存量經濟的底部不現,總體經濟的底部就不會到來。
過高的庫存和過度的區域分化導致中國房地產周期調整比以往要漫長,并存在復蘇夭折的風險,2016年房地產全面復蘇的預期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但即將出臺的存量房地產庫存政策將大幅度降低這種不確定性,并提前實現房地產投資增速的逆轉。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的趨勢不逆轉,短期的經濟企穩就難以實現。
增量調整在近幾年持續開展并取得了明顯的收效,但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動力的培育需要較長的周期,難以在近期完全填補傳統力量轉型的缺口。2016年持續加碼的增量調整,一方面面臨政府財政支出的約束,另一方面也面臨過度扶持帶來的泡沫化風險。
債務周期是決定本輪中國經濟周期的最直接力量。2015年6-7月的股市波動加速了中國債務率的上揚,2016年中國IPO的全面重啟、地方債務的加速置換以及不良資產的剝離和處置將直接決定債務周期運行的狀況。債務困局不打破,宏觀經濟中高速的良性運行機制就難以出現。
此外,2016年大改革與大調整的再定位是否能夠構建出新一輪激勵相容的動力機制,是中國宏觀經濟能夠實現觸底反彈的關鍵。
在中國經濟持續探底的過程中,一方面很多宏觀經濟指標將出現進一步的回落;另一方面很多微觀指標可能會出現變異,使經濟探底的深度和持續的時間出現超預期的變化。
必須明確的是,本輪中國經濟的底部是多種周期性力量合力的產物。世界經濟是否將在2016年出現二次探底?房地產投資是否會在明年二季度成功反轉?債務重組是否能夠緩解企業的債務壓力?存量調整是否能夠大規模啟動?增量擴張是否足以彌補不平衡逆轉和傳統存量調整帶來的缺口?宏觀經濟政策的再定位是否有效改變微觀主體的悲觀預期,并有效化解“通縮-債務效應”的全面顯化?新一輪大改革和大調整的激勵相容的動力機制是否得到有效的構建?這些因素將一起決定本輪經濟下行的底部以及底部下行的深度和持續的長度。
2016年世界經濟難以擺脫2015年的低迷狀態。一是美國貨幣政策的常態化、中國進口需求的進一步回落、國際大宗商品的持續下滑以及全球制造業前期錯配帶來的深層次問題的顯化,都決定了2016年新興經濟體的動蕩將超越以往新興經濟體所面臨的各類波動。二是各類地緣政治的超預期沖擊可能導致歐洲經濟復蘇的夭折。三是全球投資收縮和貿易收縮并沒有結束,世界宏觀經濟不僅缺乏統一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更缺乏經濟反彈的增長基礎和中期繁榮的基本面支撐。四是世界危機的傳遞規律決定了本輪危機從金融到實體、從中心到外圍的傳遞并沒有結束,新興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調整剛剛開始。因此,世界經濟不僅面臨總體性的持續低迷,同時還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這決定了中國經濟不僅將面臨世界貿易收縮帶來的持續沖擊,同時還面臨全球資本異動帶來的沖擊。中國經濟難以在世界經濟探底之前成功實現周期逆轉。
中國經濟的存量調整尚未實質性地展開,產能過剩行業的過剩產能沒有全面退出,作為資金黑洞的各類僵尸企業依然普遍存在,高負債的國有企業在滾雪球效應的作用下依然是各類資金投放的焦點。因此,2016年全面啟動的供給側存量調整政策將決定存量運行的底部和反彈的時點。存量經濟的底部不現,總體經濟的底部就不會到來。
過高的庫存和過度的區域分化導致中國房地產周期調整比以往要漫長,并存在復蘇夭折的風險,2016年房地產全面復蘇的預期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但即將出臺的存量房地產庫存政策將大幅度降低這種不確定性,并提前實現房地產投資增速的逆轉。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的趨勢不逆轉,短期的經濟企穩就難以實現。
增量調整在近幾年持續開展并取得了明顯的收效,但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動力的培育需要較長的周期,難以在近期完全填補傳統力量轉型的缺口。2016年持續加碼的增量調整,一方面面臨政府財政支出的約束,另一方面也面臨過度扶持帶來的泡沫化風險。
債務周期是決定本輪中國經濟周期的最直接力量。2015年6-7月的股市波動加速了中國債務率的上揚,2016年中國IPO的全面重啟、地方債務的加速置換以及不良資產的剝離和處置將直接決定債務周期運行的狀況。債務困局不打破,宏觀經濟中高速的良性運行機制就難以出現。
此外,2016年大改革與大調整的再定位是否能夠構建出新一輪激勵相容的動力機制,是中國宏觀經濟能夠實現觸底反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