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月初60英寸樂視TV超級電視X60開售之后,明日12時,另一款售價1999元+490元(樂視網TV版12個月服務費)的39英寸樂視TV超級電視S40也將在樂視商城開放購買。
然而,一邊是“僅49分鐘1萬臺即被搶購一空”的消息漫天飛,一邊是被質疑“無法披露”的銷售數據;一邊是發布會定名為“顛覆日”的霸氣,一邊是“跨界概念炒作”的質疑;一邊是“四重盈利模式”的美好愿景,一邊是賣內容難以實現大規模盈利的現實,連蘋果這樣的巨頭都受阻。
樂視超級TV從概念誕生伊始就一直麻煩不斷,理想的盈利模式能否成為報表中的現實數據仍飽受質疑。“顛覆者”還是“逆襲者”仍需時間來考證。
概念:“顛覆”還是炒作?
樂視引以為傲的是自己用 “內容+應用+終端+平臺”的生態改變了智能電視產業鏈,聲稱該產品將顛覆傳統電視行業。
在銷售上,采用自有品牌產品+自有品牌電商,砍掉渠道成本、營銷成本和不必要的品牌溢價,全流程直達用戶;在營銷上,采用CP2C模式;在盈利模式上,擁有“硬件收入+內容收入+廣告收入+應用收入”四重收入;在售后服務方面,除了傳統的400電話,@樂視TV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樂迷論壇、高管微博等社交平臺都是客服渠道。同時,樂視與光大銀行聯合推出“樂迷卡”,并推出“樂迷卡”的網絡“瞬時貸”功能,用戶經過快捷的審批程序即可實時獲得銀行授信,購買超級電視和樂視盒子等產品。
然而早前就有觀點認為樂視超級電視在技術上并無創新,目前的應用環境也尚未成熟,談不上真正的“顛覆”而是營銷噱頭。夏普公告表明并未與樂視網合作,更是撕破了樂視超級電視“強強聯手打造精品”的包裝,所謂電視革命被媒體質疑為“不過又是一次炒作”。
營銷:瘋炒銷售數據遭質疑
“超級手機、八星八箭工藝、99大主流功能、表面有真金、只要998……”39寸智能電視只賣1999元,60寸僅需6999元,樂視網“超級電視”上市,無論是從定價還是推廣調調,總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上述這個被廣為流傳的惡俗廣告。
創維總裁楊東文認為,樂視公布的超級電視價格確實給傳統電視廠商帶來了壓力和困惑,但樂視做電視欠缺的是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能力,而這兩方面恰好是傳統電視廠商的長處所在。
另有雪球網友指出,“49分鐘賣光”又是樂視的一次成功營銷:“這種營銷噱頭我們見識過了,今年1月時5萬臺樂視盒子7小時售罄,4月時又是5萬臺盒子58分鐘售罄,5月時47分鐘售罄。不過,好像樂視盒子一共只賣出15萬臺,樂迷們很奇怪,似乎樂視產品只在樂視網制造營銷噱頭時搶購,平時都不買的。”
關于網友質疑的銷售數據,雖然目前X60已進入持續銷售中,但樂視卻以“無法披露”為由答復記者,至今的發售量仍停留于“49分鐘一萬臺”的老新聞。此外,對于近期圍繞公司的多種質疑,記者聯系了樂視公司公關部,但對方在拿到記者的采訪提綱后,卻一度以“領導審核未通過”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記者與樂視方面溝通兩天后,對方終于在交稿前勉強給記者發來了一份“答復”。 8個采訪問題僅回答了一項,而其余問題則以 “無”、“無法披露”、“請轉相關部門回答”等來作為答復。對于市場上的質疑聲,樂視網有所回避,顯然底氣不足。
盈利:付費看電視危險系數高
事實上超級電視真實價格并不算太便宜。 6999元的售價消費到手只是一臺 “裸機”,第一年還需強制性交付490元的樂視TV服務費,如此真實費用就是7489元。此外,增值配件云底座499元、掛架269元、超級遙控器199元、體感攝像頭799元……如果要徹底享受超級電視,那么“全套裝備”接近萬元。
樂視對這一塊業務的盈利前景也給予樂觀預期。據樂視TV副總裁張志偉介紹,一臺超級電視能為樂視網帶來四重盈利模式,除了硬件收入外,還有付費內容收入、開機和視頻廣告收入,以及智能平臺上的應用分成收入。也就是說,樂視網雖然在發行初犧牲了“一次性”的硬件利潤,但換取的卻是“持續”資金流入。
由此來看,樂視給大家描繪了一幅美妙的未來圖:電視機將靠內容持續收費。不過,其“持續盈利”前提,卻是用戶的“持續支持”。
從國內情況來看,付費看電視在中國確實是一個危險系數挺高的事兒。就算在付費和版權意識相當高的歐美,純靠收費不靠硬件盈利的企業也是少數。
以蘋果為例,其2013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蘋果Mac、Iphone和Ipad分別營收為54.47億美元、229.55億美元和 84.76億美元;而iTunes軟件服務的營收僅為41.14億美元,為總營收的10%。可見,即便是打通全產業鏈,且強制用戶采用iTunes下載應用的蘋果,其主要營收仍然來自于硬件產品,而內容作盈利依然是“小頭”。
對于樂視網未來的盈利預期,中投顧問家電行業研究員任敏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成敗就在這一時。“超級電視本身售價低,利潤水平有限,盈利點主要在內容服務方面。若超級電視能在內容服務方面有所突破,則將對公司營收起到重要拉動,反之,則將面臨較大虧損。 ”
牌照:“超級電視”的政策陷阱
在樂視之前的試水者有索尼、谷歌、盛大,甚至蘋果也短期內推出過AppleTV,但全因政策門檻或市場遇冷而折戟,樂視的“高調”一方面讓互聯網同行蠢蠢欲動,另一方面又在揣測其背后“政策的眷顧”。
另據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需連接廣電總局批準的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機構設立的合法內容服務平臺。
而目前通過廣電總局驗收的平臺只有7家,分別是: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百視通、南方傳媒、華數、中國國際廣電電臺、湖南廣電以及央廣廣播電視網絡臺。
去年11月,小米手機生產的“盒子”就吃過政策的虧而遭廣電總局叫停整頓。經過整頓后的小米盒子于今年1月與CNTV合作對接。據小米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由于嚴格的管控門檻,之前的小米盒子只是一個“空盒子”,如今由于與CNTV播控平臺合作,就更不能再在界面上明目張膽地擺放其他視頻內容入口,“除非進行越獄”。
《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規定,終端產品只能唯一連接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不得有其他訪問互聯網的通道,不得與網絡運營企業的相關管理系統、數據庫進行連接。終端產品與平臺之間是完全綁定的關系,集成平臺對終端產品的控制和管理具有唯一性。
“而樂視可以在操作界面上顯示樂視store內容,并隨時與官方網站同步內容,這就讓人覺得很難理解。”上述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