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兩大巨無霸水電項目終于被集團及其“盟友”組成的財團拿下,然而,龐大項目帶給葛洲壩的,可能是“糧草”匱乏的窘境。
近日,葛洲壩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葛洲壩股份發布公告,擬通過定向增發,募集40億元資金,其中,28億元將投向蘇州市中環快速路一段長為20.132km的高速公路,剩余12億元則用于彌補公司的流動資金,改善財務結構。
“如今的葛洲壩雖然在快速擴張,特別其在海外市場的布局,已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但這些項目還并未真正回饋葛洲壩,使公司財務結構進一步惡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葛洲壩內部人士指出,在這種局面下,葛洲壩擬通過定增緩解資金壓力。
不過,此番葛洲壩承建的蘇州高速路由于其將采用BT模式(建設-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使定增方案存在不確定性。“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對采取BT模式進行市政建設的政策尚未完全放開,這一定增計劃能否通過證監會審批尚不確定,也可能會影響葛洲壩定增計劃的實施。”
加碼高速公路
涉足高速公路,曾是葛洲壩改變自身盈利能力單薄的重要舉措。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葛洲壩股份的主營業務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和水泥生產銷售,2003年前后,公司制定了一個五年發展計劃,其核心內容及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對基礎產業投資力度,并逐步淡出建筑工程承包施工業。此后,葛洲壩先后涉足水力發電、民用爆破、高速公路和房地產等業務。
“此舉是為了解決企業盈利結構單一的風險。”上述人士坦言,建筑工程承包施工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但其毛利率一直在10%左右徘徊,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材料、人工等費用的快速上漲,進一步擠壓建筑工程施工業務的毛利率。
葛洲壩進軍高速公路業務則始于2002年前后,彼時,公司投資興建湖北襄荊高速公路, 2004年6月26日,這條公路提前半年建成通車,當年創下5358.98萬元的業績,毛利率高達73.86%,讓葛洲壩在高速公路投資業務上初嘗甜頭。
此后,其在高速公路投資上陸續加碼,其高速公路投資范圍從湖北逐步擴張至外省,至2012年年底,其高速公路運營里程已達452公里。
雖然最近幾年高速公路的毛利逐步下滑,但其對公司的業績貢獻仍然明顯。2012年,葛洲壩的高速公路營收6.2億元,毛利率為53.84%,僅次于水利發電業務。
“國家對高速公路投資仍然是鼓勵的。”上述人士指出,而這也是其繼續在蘇州投資的重要原因。
其定增方案內容,蘇州市中環快速路吳中區段BT項目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境內,屬于蘇州市快速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預算投資建設費用為41.28億元,該項目以BT方式建設,建設工期為30個月,本項目由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回購,回購期為36個月。在投資資金準備上,除了本次發行募集的28億元外,剩余部分由公司自籌解決,而公司內部對這筆投資的收益率測算為10.98%。
“不過,BT項目并非葛洲壩的強項。”上述內部人士指出,BT項目作為一種由企業先行墊資,后期由政府回收的商業模式,作為建筑類企業起家,葛洲壩在高速公路的管理、運營方面的經驗并不充足,且BT模式跟當地政府牽連很深,“若是碰上政府機構調整,很多前期合約內容能否按約履行還很難說,而這一點,也可能成為證監會審核通過這項方案能否順利通過的重要內容。”
對此,葛洲壩方面也坦言, BT項目是公司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經營模式,實踐經驗不足,項目的運作能力還有待提高。
負債率逼近紅線
對比BT項目的運作,更讓葛洲壩憂慮的是大幅擴張的訂單與跟不上擴張節奏的資本運作能力。
自從大型業務結構調整后,葛洲壩的發展重心還逐步從國內擴展到國外市場。
2012年,葛洲壩合同訂單首次突破千億元,創下公司歷史新記錄。今年,這種迅猛的擴張態勢還在蔓延,2013年上半年,公司新簽合同額人民幣625.16億元,為年計劃的56.83%,其中,國際市場開拓成績突出,公司新簽國際工程合同額折合人民幣265.90億元,占簽約總額的42.53%,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比例僅為40.97%。
近期,葛洲壩股份母公司葛洲壩集團還和兩個阿根廷公司組成的財團,在競標中以229.25億比索(約合41億美元)的造價成功獲得修建圣克魯斯省“內斯托爾·基什內爾總統”和“豪爾赫·塞佩尼克省長”兩座大型水電站的競標合同。“這些訂單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上述人士指出,這些項目的投資回報周期長,若攤子鋪得過大,資金運營能力確實很尷尬。
記者查詢公司年報顯示,自2006年年底起,葛洲壩的資產負債率達到60.12%后,此后逐年攀升,2008年底,甚至超過了國資委監管紅線達到82.7%,此后一直在74%-80%之間徘徊。公司2013年半年報也顯示,期內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高達79.82%。2012年,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為-17.7億元。
“國資委對國企負債率的監管紅線為80%,葛洲壩只差0.18%.”上述人士指出,長期資金鏈吃緊,已讓葛洲壩倍感壓力,其需要迫切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