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企業動態 » 跨國藥企行賄門后續:醫藥代表業務縮水 改賣茶葉

跨國藥企行賄門后續:醫藥代表業務縮水 改賣茶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9-18 09:49  瀏覽次數:44
   跨國藥企相繼曝出行賄門有代表改賣茶葉
  商業賄賂的陰云之下,醫藥代表也成了最為敏感的人群。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帶的醫藥代表們,想要放棄高收入的金飯碗確實有些難。但其中一些人已經嘗試轉行,謀求新的商業機會
  中秋節前后,本應是李東(化名)最忙的時候,可是今年卻有點閑。
  李東在一家外資藥企擔任醫藥代表,今年不再奔走于各大醫院,給科室主任和醫生們送月餅和中秋禮品,而是做起了茶葉生意。
  葛蘭素史克公司(GSK)因在中國的商業賄賂行為或將面臨中國方面高達200億元的巨額罰款,此前有傳言,葛蘭素史克可能因此退出中國市場,但這種說法遭到了葛蘭素史克方面的否認。
  在美國葛蘭素同樣面臨巨額罰單。近日,葛蘭素方面證實由于涉嫌違反了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美國司法部正在對葛蘭素史克公司在中國的商業賄賂行為進行調查。
  兩個月內,葛蘭素史克、賽諾菲、諾華、禮來等跨國藥企相繼曝出“行賄門”。而對于藥企和醫院聯系最為緊密的醫藥代表,則是每次“風暴”下受影響最為直接的群體。
   “葛蘭素史克事件后,聽說有幾個醫藥代表也被帶走調查了。”李東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處于“風暴圈”邊緣的醫藥代表們人人自危,沒人知道這場“風暴”何時才能結束,其中的很多人也在思考未來究竟是去是留。
  躲避風頭“合作”還在
  受外資藥企“行賄門”的影響,醫院的氣氛變得有些緊張,醫生與醫藥代表的關系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8月21日,國家工商總局對外重申,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不正當競爭專項治理行動,醫藥購銷、醫療服務中的商業賄賂是重點治理內容,并且商業行賄行為和受賄行為一并查處。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部經理郭凡禮認為,在國家嚴懲商業賄賂的背景下,國內藥企與外資藥企都應規范自身行為,重新回歸市場參與公平競爭,不應該再利用非法手段達到牟取私利的目的。
  雖然尚未出現涉及國內藥企的具體事件,但國內醫藥代表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在某醫院藥劑科工作的李琳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段時間醫院少了許多熟悉的面孔,很多醫藥代表已經‘自行放假’了。”
  李琳透露:“有些醫藥企業為了暫避風頭,組織銷售業績好的員工出去旅游,但他們與醫院的‘合作’并沒有停止,‘臨床費’照常支付,‘回扣’也是通過購物卡、報銷發票或是現金的方式給付。”
  不過,記者也發現仍有不少人愿意鋌而走險,他們在為中秋節如何送禮發愁。
  國內某藥廠的醫藥代表張宇(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以前每年這個時候是最忙的,提前一個星期就要開始送禮,有的醫生還會主動發短信向你暗示。”
  “今年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醫藥代表提著禮品在醫院亂轉的現象基本絕跡,去醫院拜訪醫生的時候我甚至連包都不帶。”張宇告訴記者,“把每個醫生單獨約出來會比較安全,但有些關系一般的醫生會發短信主動拒絕。”
   張宇有自己的考慮:“我周圍的同事也在送禮,只不過是隱蔽一些,俗話說‘患難見真情’,別人都不送的時候我送,可能會事半功倍。”
  業務縮水改賣茶葉
  李東夫婦從事這個行業已經3年多了,最近夫婦兩人不得已做起了茶葉生意。李東說:“現在醫院查得很嚴,經常有同行被紀委叫去談話。我們上有老下有小的,實在冒不起這個風險。”
  “思前想后我們決定賣茶葉。這幾年的醫藥銷售也積累了不少人脈,中秋眼看就到了,我們利用身邊的資源賣點茶葉,并且這個行業的門檻也不算高。”李東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知情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外資藥企醫藥代表的收入一般是由底薪加獎金構成的。除此之外,還包括交通費等各項補助。在一線城市,外企的普通醫藥代表底薪在3000元左右,即便是高級醫藥代表的底薪也不會超過5000元。”
  “額外的收入主要是靠獎金。獎金按季度發放,大多是每季度兩萬元左右,不少單位還有年終獎。外資藥企的醫藥代表相對而言更有保障,一般來說月收入在一萬元至兩萬元之間,如果業務開展的好肯定不止這個數。”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盡管如此,要完成外資藥企的任務,也絕非易事。多數情況下,獎金是與任務量掛鉤的,如果任務完不成獎金就會縮水,而外資藥企往往將任務量定得很高。
  李東也很糾結:“現在是非常時期,公司開會時反復提醒我們注意,醫生也告訴我們沒事盡量不要來醫院??墒?,不去醫院跑業務,銷量肯定會下滑。完不成公司的銷售任務,就沒有獎金,依靠底薪很難在北京生活。”
  來自海關信息網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1年,進口藥品金額平均每年增長34%,高于國內增長率約10個百分點,這其中醫藥代表功不可沒。
  “沖銷售量肯定需要通過請客吃飯、幫醫生報銷發票等方式來‘維護’,大環境就是這樣,跨國藥企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李東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現在查得嚴,很多費用公司也不能報銷,需要我們‘自掏腰包’,要維護關系并且開拓市場,需要的成本很大。”
  前途未卜利潤誘人
  “其實,之前也有過對外資企業賄賂的整治活動。但是,只要避過風頭,行業的狀態就又會回到之前。”
  王強(化名)是多家藥廠的代理商,在他看來目前的情況也只是暫時的:“2006年我開始接觸這個行業,當時就在打擊醫藥代表,家人也反對我做這一行。這么多年過去了,情況沒有發生根本變化,而且在短時間內這個行業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在我國,醫藥銷售行業一直徘徊在“灰色地帶”,隔一段時間就會打擊一次,但風聲一過還會死灰復燃。
  盡管眼下,有一些醫藥代表開始尋求轉型,但這并不代表全部。“未來會淘汰一批人,但這個行業肯定不會消失。”張宇告訴記者,“收入的多少是因人而異的,并不是每個醫藥代表都能掙錢。”
   根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有醫藥代表200余萬之眾。醫藥代表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相關藥品的推廣工作。其中部分負責聯絡醫院,客戶為醫生;一些則負責疏通藥店,客戶為經銷商。從事這個行業需要很強的溝通協調能力。
  目前,醫藥代表不再是朝陽行業,代表數量的增加使得競爭越來越大,國家的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但之所以還有很多人對此趨之若鶩,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還在于背后的高收入。
  醫藥代表這個職業源于國外,但在國外這個行業是比較透明的,醫藥代表主要由專業人士擔任,主要負責在新藥研發成功后,給醫生傳遞最前沿的醫藥信息。但在中國“以藥養醫”的體制下,這個行業徹底變了味,醫藥代表與商業賄賂劃等號,幾乎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潛規則。
? ? ?王強解釋說:“國內藥廠的研發能力不強,藥物的效果幾乎沒有差別,在這種情況下,醫生用哪種藥,醫藥代表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醫院要盈利、醫生要創收,而國家拿不出這么多錢補貼,醫院只能通過藥品、耗材的回扣來補足‘窟窿’。”
  張文生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很多年,醫生出身的他在多年前就轉行從事醫藥銷售,當時在業內也小有名氣、收入可觀。但幾年之后,他卻毅然決然地舍棄了這份工作。
  張文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當時的收入的確很高,但我覺得如果一輩子做這行有些不值,畢竟這個行業見不得光,所以轉了行。”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