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兩家報業集團合并,上海報業集團于10月底掛牌,一場由政府主導發動、最終將由市場檢驗成敗的大型媒體轉型變革試驗正式啟動。
10月28日下午,一場簡短的揭牌儀式在上海漕溪北路331號中金國際廣場A座樓下舉行,上海同城兩大報業集團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下稱文新集團)和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下稱解放集團)的歷史結束,上海報業集團正式揭牌。至此,上海灘數十份知名報紙歸屬同一集團,包括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晚報《新民晚報》、前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等。
組建新的報業集團僅是開端,原來兩大集團完成整合還需時日。官方表述稱,上海報業集團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多媒體和全媒體集團”。
上海市對上海報業集團在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支持。解放日報社和文匯報社將從2014年起,每年分別獲得5000萬元的上海市財政專項支持,上海市宣傳文化專項基金也將安排資金支持主要報紙發展新媒體,扶植外宣媒體和具有文化影響力的報刊。一年之后,上海將對新的報業集團和三大報社進行評估。
整合決心
在掛牌當日上午的上海報業集團干部會議上,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徐麟表示,外界對上海兩大報業集團整合的動機猜測,覺得是“因為上海黨報過不下去了,所以要把它合并,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以及“抽肥補瘦”等。
“這是他們對此次整合不夠了解和理解。”徐麟說。
他指出,上海兩大報業集團之前已經形成了各有特色、適度競爭發展的格局,但報業競爭的全國市場已經初步形成,上海兩大報業集團同城競爭的格局,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需要。因此必須整合資源,形成整體優勢和規模優勢。同時,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經營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沖擊,也是上海報業整合的原因。
這一次上海報業調整改革舉措,最早可追溯到去年年底。不過,正式啟動是在今年8月,至上海市委常委會決策,前后只有40天。后來被任命為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的裘新,據說也是直到今年9月下旬才獲知此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直接領導和推動了此項工作。此間消息人士透露,2012年年底,韓正等人在多次到上海市委宣傳部、媒體單位走訪調研了解情況后,對報業改革就已經有所考慮。在今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之后,韓正即開始就上海如何貫徹落實進行部署。之后上海有關方面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又聽取了新聞界和社會上其他行業對上海報業調整改革的意見建議。
此后,上海市委組成了調研小組,對文新、解放兩大報業集團進行了調研,訪談了兩大報業集團數百位處級以上干部,了解了他們對深化報業改革的愿望和建議。調研方向是三個:發展問題、班子問題、年輕干部問題。在推進過程中,韓正曾與20多位領導干部直接談話,聽取包括新聞界多位局處級干部的意見和建議。
9月2日,韓正在上海市委會議室召開專題會,正式提出合并建議,同時明確由上海市委宣傳部牽頭,由市委宣傳部部長徐麟、副部長朱詠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于明黎組成三人工作小組。這次專題會上提出了將上海兩大報業集團合并成一個集團、配強一個班子、研究一套支持媒體發展政策的“三個一”工作目標。
此后,這一工作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高效推進。約三周后,“三人小組”擴大為“六人小組”。新加入的三人,即原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擬任新集團掌門人的裘新,解放日報集團黨委書記尹明華,原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黨委書記、10月31日新任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的徐炯。
記者了解到,10月9日,兩個集團分別召開處級以上內部員工會議,通報上海市委關于雙方合并的精神,并內部進行了新社長人選推薦。
上海方面要求,新集團的掛牌要在10月底前完成。10月12日,上海市委常委會正式審議并通過了上海報業集團調整改革方案。10月14日,韓正同報業集團、報社準備參與新班子的干部就組建新集團進行座談。
10月16日,上海方面向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領導匯報了情況,并得到肯定。
10月28日上午,新報業集團組織召開了干部會議,宣布領導班子。當天下午,上海報業集團正式掛牌成立。
“3+1格局”
集團合并,人們最關心的是下屬報紙是不是合并。接近決策層的消息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當然會有合并。”
“組建新的報業集團只是深化報業改革的開端,也是上海報業新一輪改革發展的起點,艱巨、復雜的任務還在后面。”徐麟在新集團干部會議上說,這是為今后進一步的上海報業改革創造新的體制條件。
在現階段,上海此次報業調整改革還是立足于“大調整、小改革”。主要有兩大變化,一是合并兩大報業集團,二是恢復新民、解放和文匯三大報社的法人地位。同時還有三個方面沒有變,包括以平面媒體為主的格局,集團統籌、三大報社支撐的系統格局沒有變,目前也沒有涉及到子報、子刊大的整合,原來所涉及集團下屬的各運作主體,也沒有變。
據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解放日報》和《文匯報》暫時不能合并,不過類似的子報子刊將來要合并”。其原因,在于《解放日報》原為中央機關報,至解放后才轉為上海市委機關報,而《文匯報》也是歷史悠久的老牌報紙。
不過,近些年來兩報交流干部頻繁,報紙變得相當雷同,各自風格不夠突出,令人遺憾。
據介紹,在現階段,主要改革在報業集團層面進行,其任務是在新媒體、新領域拓展。集團不干預版面,由各報系按特色發展。集團則抓好經營管理和資本運營,集團管理層的組成也特別注意到人才多元化,包括金融、電視、網絡等不同背景的人才。
在此次調整中,解放日報社、文匯報社和新民晚報社恢復了獨立法人建制,實行黨委領導下的總編輯負責制。三大報社以做好媒體內容業務和把握內容導向為主要職責,對版面、導向和報系負責,并負責與版面內容有關的廣告發行工作。
未來,上海報業集團將形成解放、文匯、新民報系和一個都市報系的“3+1”格局。
在三大報社的定位方面,解放日報要堅持市委機關報的權威性,文匯報則要面向全國,凸顯自身特色,新民晚報則繼續保持“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追求和風格。
對于原來兩大報業集團的所屬其他報刊,則將視其具體情況,按照內容類型、社會影響、品牌效應等因素,或者歸入解放、文匯、新民三大報系,或者由報業集團進行整合優化調整。
徐麟在會議上透露,對于社會具有很高認同感和影響力,但又不具備三大報系特征的報刊,將會直接歸入集團的都市報系進行運作,缺乏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報刊,將會被采取相關措施。
上海報業集團的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部分報紙的撤并,已經有相應的計劃。
裘新表示,目前報業集團首要做的就是優化報業結構。他說:“糾纏于某一家報紙有沒有理由存在無法判斷,需要先做結構性、系統性的分析,了解市場能夠容納哪幾種報紙,每種報紙市場的容量是多少。在了解了市場容量和需求基礎上再看自己現在有什么,答案就很清晰了。”
與此同時,上海加大了對新報業集團的財政支持。徐麟表示,上海市委已經明確,從2014年起,市財政將每年給新集團1億元的財政專項資金支持,解放日報社和文匯報社各5000萬元。
另外,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文化專項資金也將安排資金,用于扶持《文學報》等具有文化影響力的媒體和外宣媒體,并在體制、政策、資金、技術和人等方面進行支持,積極鼓勵各家主要報紙大力發展新媒體。
裘新認為,財政支持并不是簡單的輸血、補血,而是上海以最大力量支持平面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一種姿態和一種象征”。他表示,財政支持確實也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壓力,讓傳統媒體更加專心辦好自己的報紙,讓報紙有尊嚴、記者有自尊。
“尊嚴和自尊是保證所有的媒體,特別是傳統媒體地位、責任、公信力最重要的東西。” 裘新說。
隨著新集團的成立,兩大報業集團的領導也隨之調整。上海報業集團掛牌當日上午干部會議上,公布了新集團的人事安排。48歲的裘新被任命為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47歲的原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副社長高韻斐任集團副書記、總經理及副社長。
徐麟說:“集團層面領導班子、局級干部變動那么大,接下來會涉及到我們的處級干部,也有比較大的調整變化。”在新任命的集團領導班子中,“70后”數量有所增加。
目標全媒體
徐麟在集團干部會議上表示,三大報社將負責組織實施新媒體具體發展工作,新集團將在新技術的運用、新媒體的發展、新領域的開拓上負起責任。對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怎么融合發展,韓正提出,“有條件的自建平臺,條件不成熟的要借用平臺、利用平臺”。
在上海兩大報業集團整合之前,上海已要求當地媒體發展新媒體并有所作為。一位曾在文新集團新媒體平臺擔任高管的人士透露,在去年下半年韓正對兩大報業集團及子報的負責人當面表達出對上海傳統媒體擔憂后,各家分別緊急制定并提交了關于新媒體平臺的項目發展計劃。
另一位文新報業集團參與新媒體平臺籌辦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之前,上海已經由《東方早報》為主要力量,建立一家類似于互動式原創新聞社區的網站,但這項工作因兩大集團的合并暫停了一段時間,將來可能會重新考慮。“最后怎么定現在還不好說,因為現在報紙關停并轉都還沒最后決定,更別說網站了。”
在揭牌當天,上海報業集團與簽署了一份協議,宣布雙方已經就戰略合作和共同運營百度新聞“上海頻道”達成一致。裘新表示,從上海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與百度高層達成這次合作共識,到簽署協議,僅用了兩個星期左右的時間。
根據協議,上海報業集團和百度的戰略合作將會涉及上海本地新聞搜索引擎、媒體資源購買、云服務器資源提供、輿情報告、手機閱讀服務、人才合作、戰略資源購買等七個方面。據報道,目前雙方已經就百度新聞“上海頻道”合作運營達成共識,雙方將共建“上海頻道”團隊。
在此之前,解放日報集團已經與騰訊合作,成立了地方新聞門戶大申網,運作效果不錯,一年后已經宣告盈利。
原來的兩大報業集團本身都發展有各自的新媒體平臺。解放網、文網、新民網流量和收入情況都具有一定規模,其余的報紙對應網站基本上是電子版功能,規模較小。移動端布局方面,原解放日報集團和文新報業集團均乏善可陳。
合并后的新媒體布局怎么做,集團新班子尚沒有給出明確的路線圖,僅表示會在新技術運用、新媒體發展、新領域拓展、新機制創新方面為三個報系、子公司提供支持。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張志安說,國內不少報業集團旗下的子報子刊重復采購了大量服務器設備,在移動互聯網布局和產品規劃方面也有不少資源重置和浪費,如果技術、設備方面的保障和服務統一由集團來采購、統籌和提供,則可以避免浪費、節約成本,高效運作。
解放日報社總編輯陳頌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確認,明年元旦起將推出新媒體產品“上海觀察”。
財新記者了解到,這款名為“上海觀察”的APP歸于《解放日報》旗下,其內容不體現在報紙上,將以評論和網絡主流表達形式,全方位展現上海人和上海事。
與微博“上海發布”一樣,這款產品也是上海市政府主推的“命題作文”。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支持方式是認購10萬份產品,從而為項目的啟動提供資金支持和客戶支持。該款產品的項目團隊進行市場化運作,確立經營目標,并根據市場評估加碼任務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