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全面轉型互聯網化表現在公益事業的創新實踐上,就是我們正在運用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精神,讓公益活動融合了線上線下O2O模式,搭建起開放平臺,形式變得更活躍,參與變得更多元,效果變得更透明,以更好、更充分地回報社會。" 12月26日,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蘇寧總部舉行的2014年企業公益論壇中做出以上表示。
12月26日是蘇寧成立23周年的慶典日,沿襲一貫 "公益慶生"的傳統,當天在蘇寧總部及全國各地分公司同步開展了公益捐贈及陽光行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除了捐贈3695萬元、開展"陽光1+1"社工志愿者行動外,還將互聯網轉型運用到了公益事業創新上,并邀請全國權威公益機構、知名專家舉辦主題為"網聚仁的力量"的"2014年企業公益論壇",探討公益創新與互聯網的融合之道,并發出了1000萬元捐贈的蘇寧猜想。
公益捐贈:溫暖中透著互聯網范兒
蘇寧23周年慈善捐贈活動暨"陽光1+1"社工志愿者行動在蘇寧總部舉行。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做百年的企業是蘇寧人共同的夢想,做社會公益是蘇寧人永恒的價值坐標。服務民生、公平社會、助人為樂、傳遞愛心是蘇寧人最好生日的紀念。"
當天,蘇寧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慈善機構共捐贈3695萬元,開展多個公益項目,既有蘇寧持續捐助的"蘇寧校舍"、"蘇寧陽光夢想中心",也有"體育課堂"、"艾滋病防治"、"幫扶創業"等新項目。截止目前,蘇寧累計公益捐贈已近9億元人民幣。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梁保華先生高度肯定了蘇寧的善舉,表示"蘇寧集團全體員工以陽光使命為核心的社會責任,融入到了每位員工的思想,落實到企業的制度上了"。
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從蘇寧的互聯網轉型中深受啟發,當場表示:"從明年開始,筑巢行動新建的所有校舍也將稟承蘇寧集團科技轉型、智慧服務的理念,通過在校舍配備現代化網絡設備和平臺,為貧困地區的學生插上信息發展的翅膀,讓孩子們與大山外面的世界實現更多的互動,充滿自信地快樂成長"。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理事長徐曉更是希望借助蘇寧的平臺推廣青年創業項目:"一個企業的胸懷決定著發展的格局和視野,蘇寧一直憑著實業抱負,兼濟天下的胸懷不斷成長發展,成為令人尊敬的企業。在未來,希望通過與蘇寧的創新合作,借助互聯網的平臺,把蘇寧的拳拳愛心化為促進青年人就業創業的甘泉,幫助更多的青年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現場舉行了上述公益項目正式啟動的"點亮夢想"儀式,張近東與公益機構嘉賓一同為象征著夢想的小樹苗澆水,隨著澆灌,樹苗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寓意夢想延伸、公益傳遞。對于蘇寧的公益捐贈,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梁保華和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段應碧表示了肯定,一致認為,作為民營企業的領袖,蘇寧對未來商業模式和社會責任實踐的探索,不僅為零售行業創造新的價值,為消費者創造智慧生活,也為社會公益事業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貫穿溫暖情懷的捐贈也透著濃濃的互聯網氣息。不同于往年線下捐贈,今年蘇寧員工都通過蘇寧易付寶賬戶在線捐贈一天的工資。張近東帶領現場的數百名蘇寧員工登錄蘇寧易付寶,購買面額不等的"陽光1+1"愛心券,當場完成支付。現場大屏不斷滾動著全國蘇寧員工的實時捐贈數據,截至當天中午十二點左右,蘇寧員工自發捐贈金額近200萬元。蘇寧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款項全部用于明年蘇寧各地員工開展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員工可以隨時登陸OA平臺,查詢"陽光1+1"每批捐贈金額的用途。
就在當天,蘇寧還獲得了江蘇省民政廳授予的"江蘇省最具愛心慈善捐贈企業"稱號,以肯定其多年來的善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梁保華表示,張近東先生和蘇寧這樣對待財富的態度、慷慨解囊的善舉和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感令人崇敬、值得學習。
人人公益:互聯網孕育公益新模式
在公益論壇上,蘇寧云商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辦公室主任李安晉、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秘書長王慶、愛德基金會副董事長丘仲輝、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吳沖、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中心研究中心主任師曾志教授等嘉賓圍繞互聯網對公益的機遇與挑戰展開熱烈的探討,并就公益事業如何創新各抒己見。
互聯網的透明、草根、人人參與,以及海量、小額的長尾捐助都使得公益組織面臨新的機會和挑戰。劉文奎指出,要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開展業務,否則就沒有未來、沒有資源,業務流程也不會暢通,"農業時代人們向土地要資源要效益;工業化時代人們集中在城市里;信息化時代要在電腦上、網絡上開展各項業務,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90后每天都聚集在手機等互聯網終端上。"
事實上,面對互聯網的沖擊,公益組織已經在行動。丘仲輝介紹道,愛德從2007年就開始網上籌款,今年初成立了專門的新媒體部,全年通過網絡月捐活動籌集的資金已經突破1000萬元,占總體籌資份額的10%左右。李安晉介紹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公益透明化的做法,"捐款人把錢捐給我們后會收到一個密碼,登陸系統就可以查詢錢用在哪兒、用在哪個人的身上。"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則利用互聯網開展農村遠程創業、就業知識培訓。
持續關注新媒體與社會公益的師曾志教授用"解構"、"失控"、"迭代"、"重構"四個關鍵詞總結了互聯網給社會、給公益事業帶來的影響。首先,互聯網 "解構"了工業社會確立的舊有諸多統一性規則;其次,互聯網時代是"失控"的,要求企業、社會組織在這種"失控"當作找到自己轉型與發展的關鍵;再者,互聯網時代特別關注"迭代"的概念,過去對產品要求是盡善盡美,而如今則是在一些小的功能上進行改變,要在試錯當中不斷前進而不一定是要等到完美了采取行動;最后,互聯網重構了公益事業的整個鏈條,為公益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互聯網是去中心化、去組織化的,它很難有一個共識的東西,但大家每一個人內心當中的向上向善的精神卻是共通的,這是公益行業的內核,它可以把所有人用互聯網連接在一起。"
開放共享:蘇寧搭建互聯網公益平臺
張近東表示,近幾年蘇寧在推進互聯網化轉型,互聯網企業的價值不在于自身擁有資源的多少,而在于與社會分享資源的多少,最終蘇寧將成為一家社會化企業,將把自身資源免費開放給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組織,推動公益事業的互聯網化,帶動公益組織更加高效、更加專業地發展。
論壇嘉賓深表認同,并表示互聯網對于公益組織而言,是一種孕育公益新模式的顛覆性思維,從籌款到籌集項目,從項目運營到公信力建設等等,公益事業的全流程都可能被顛覆。在這種情況下,公益機構應該利用互聯網開放、共享的特性,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師曾志給出了互聯網時代,公益組織創新發展的建議。第一,思維方式要從確定性向不確定性轉變;第二,管理與思維方式要從由內而外轉變成由外而內,互聯網時代競爭的就是速度;第三,要由功能性的思維轉型價值性,第四,要由以前的終端思維轉向用戶端思維,要利用互聯網建立與捐贈者的直接聯系。
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表示,扶貧基金會把蘇寧當作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伙伴,蘇寧是筑巢行動最大的捐贈方之一,與我們共同解決貧困地區學校住宿難題,引發了社會和政府的普遍關注,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注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的文件,并希望扶貧基金會牽頭繼續解決這一難題。"在公益互聯網化的大勢下,雙方還有更多合作點,比如,正在進行的各地救災儲備庫建設可以借助蘇寧的龐大物流體系,物資采購也可以通過蘇寧海量的供應商低價、優質采購,農村扶貧中各地農特產品通過蘇寧易購銷往全國各地等等。"
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吳沖也表示,真愛在全國做了很多"線下連鎖"的多媒體教室,要學習蘇寧門店一樣對這些教室進行優化、互聯網化,未來希望能夠借助蘇寧的云存儲資源,更多投入到線上課堂。
當天,蘇寧聯合真愛夢想基金會與《時尚芭莎》雜志共同在蘇寧易購開設的明星慈善義賣店正式開拍,陳數、劉濤、吳莫愁等眾多演藝明星的私藏物品以拍賣形式籌集善款,全部用于"夢想中心"多媒體教室項目的建設。孫為民表示,這是蘇寧明年上線公益頻道的初次試水,現在蘇寧已與國內眾多公益機構接觸、洽談,他們將在蘇寧易購上免費開店,銷售愛心商品,搭建一個人人參與的公益募資、公示平臺和渠道。
三年互聯網公益猜想:獎勵捐贈1000萬
"誰的數字最接近未來實際數據,誰就將獲得蘇寧1000萬元公益捐贈。"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表態。這1000萬元獎勵捐贈源于論壇結束前,主持人吳沖向臺上六大基金會嘉賓拋出一個三年之約:2016年通過互聯網渠道的公益捐贈總額是多少?場上各基金會嘉賓對此給出了不同答案,從12.6億到66億元不等。
互聯網渠道的公益捐贈總額是體現公益互聯網化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當前越來越多的個人選擇通過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基金會官網等途徑進行捐贈,互聯網捐贈透明化、高效率、小額長尾等特點受到捐贈者的肯定。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中國互聯網渠道公益捐贈總額約為2億元左右,全社會總額捐贈約為900億,互聯網捐贈整體雖然占比比較低,但增速很快,互聯網渠道的資金募集將成為公益機構籌集的重要組成部分。
孫為民表示,這個對未來的猜想,一方面體現我們對公益事業與互聯網融合大趨勢的認同,另一方面,也是鼓勵公益組織更多借助互聯網渠道創新發展。三年后,通過互聯網渠道的公益捐贈金額是希望全社會來關注這個數據,關注公益事業的互聯網化,并帶動全社會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