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北京的搖號政策再收緊,中簽率由“百里挑一”的概率直接跨入2014年的“千分之八”; 上海牌照變身9萬余元的史上“最貴鐵皮”;廣州車牌競價,走了一波“過山車”,最高成交均價達30802元,以至于有媒體焦慮地呼吁惶恐的民眾們,不要追高車牌價,“別人貪婪時你要學會恐懼”……
還是2013這一年,天津限購了,限購施行前5小時,市民搶車如搶白菜,后來的事延展得更是讓人哭笑不得,有京津車主為實現車牌換購,甚至不得不考慮“離婚再結婚”的史上最拉風絕招兒……
除卻消費者的無奈與惶恐,車企們尤其是自主品牌更是“哀鴻遍野”,在中高端品牌上演“末日狂歡”的映襯下,更顯無限凄涼,個別車企的年銷量數由“萬輛”變成“個位數”。
那么,這一次,本就步履蹣跚,處在強勢外資品牌及合資品牌包圍之中的他們,沖出重圍的英雄之夢還能繼續延續嗎?
天津限購:透支消費傷了誰?
“沒有北京的命,卻得了北京的病”,許多親歷了天津限購的人們如此調侃。
2013年12月15日19時,天津市政府突然宣布對小客車實行“限購、限行”新政:從16日零時起,實施無償搖號與有償競價相結合的限制機動車牌照措施,今年3月1日起,天津每周和每天限行的尾號與北京一致。至此,天津成為自上海、北京、廣州、貴陽之后,中國實施限購措施的第五座城市。
離政策正式實施還有5小時,天津車市的華麗躁動正式開啟:各大4S店紛紛在櫥窗上貼出“今日限牌,連夜營業”的告示;眾多消費者一下班即擁進購車大廳,有的人甚至穿著睡衣;由于需付清全款才能獲銷售發票,天津個別汽車銷售店甚至出現10萬元以下汽車售罄的情況,搶車如搶白菜。
然而,一夜盛筵之后,留給汽車產業的是侵入骨髓的“后遺癥”。
據悉,“限購前夜,店內銷售量超過了200輛,比平時日均20-30輛的銷量翻了近10倍。”天津地區某品牌汽4S店銷售主管透露,由于此前就有天津即將限購的消息流出,整個12月,到店客流都比平時有明顯增多,限購前夜達到峰值。在長江道的東風日4店里,限購前夜也狂銷了近300輛。與之類似,據不完全統計,彼時北京限購前夜的成交量是平時的3倍。
對潛在消費力的強力透支,這一夜,將為未來幾個月天津市的汽車產銷帶來什么?也許只能是留待后人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