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上周A股繼續下探,滬指一周微跌0.41%,10家營業部平均收益率有7家跑贏大盤。紅塔證券重慶營業部以8.54%的平均收益率獲得2014年1月份第三周薦股冠軍,第二名、第三名分別被光大證券大坪營業部、海通證券上清寺營業部奪得。表現最好的股票為紅塔證券重慶營業部推薦的上海鋼聯,一周上漲14.30%。
中投顧問咨詢顧問崔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紅塔證券獲得薦股冠軍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投資咨詢、信息服務是紅塔證券的重要優勢之一,這也是紅塔證券在業內讓人較為熟知的明星業務,這是近年來紅塔證券發展迅猛的重要見證。不過,上周大盤走勢較差,概念股無序切換,主力資金較為集中,可預測性較強,能夠預測出好股票的難度并不太大。”

一邊是紅塔證券的積極表現,一邊是遙遙無期的上市之路。
多年謀求上市
資料顯示,紅塔證券成立于2002年1月,注冊資本13.87億元,是在對云南省三家信托投資公司(云南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云南金旅信托投資有限公司、昆明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以及兩家證券經營機構(云南證券交易中心、云南證券登記有限責任公司)證券業務重組的基礎上,由紅塔集團等13家國內知名企業共同發起。經過發展,公司分支機構由設立時的11家證券營業部增至現有的1家分公司和25家證券營業部,并設有2家全資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
截止到目前,紅塔證券謀求上市已有多年。
早在2008年市場就曾有消息傳出,紅塔證券計劃IPO上市。但此后由于IPO暫停公司上市計劃不得不擱淺。
2008年5月證監會發布了《關于證券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了證券公司IPO上市審慎性監管要求,并于2009年10月進行了修訂完善。相關政策實施以來,先后有6家證券公司實現平穩上市。
2011年證監會再次對部分審慎性監管要求進行調整完善,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新規”要求“公司經紀業務、承銷與保薦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咨詢業務、財務顧問業務、新業務等主要業務中,應當至少有兩項業務近兩年均位于行業中等水平以上或者至少有一項業務近兩年均位于行業前10名”。當時,有業內人士直言,券商上市新規不斷修訂,對正在排隊謀求上市的多家券商起到了約束,紅塔證券IPO也受到一定影響。
盡管上市之路漫長,但紅塔證券近幾年已經在不斷擴大自身的業務范圍。從披露的信息看,2012年公司獲得了融資融券業務資格,并成立了紅塔紅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根據資料顯示,2012年紅塔證券實現營業收入4.55億元,凈利潤8471.61萬元。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77億元,凈利潤1.55億元。公司資產總計99.56億元,凈資產為39.62億元。
中投顧問咨詢顧問崔瑜對本報記者表示:“紅塔證券的整體發展狀況較為良好,但離IPO上市還有一段差距。”
股東棄紅塔轉投安信
2013年10月份,經證監會核準,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自成立以來的首次增資擴股,公司注冊資本由原來的13.86億元增至20.57億元,凈資產和凈資本分別增至57.67億元和48.58億元,凈資產業內排名由第49位升至第32位,公司資本實力、綜合實力大為增強,為進一步鞏固傳統業務和拓展創新業務創造了有利條件。
增資后,紅塔證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云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投信托有限公司,其中紅塔集團持股比例為43.61%。
一邊是紅塔證券的努力上市,一邊是股東的撤離。
2013年7月,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18.75%股權共計2.60億股股份掛牌轉讓,掛牌價格共計8.7億元。
此次股權轉讓方為國投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也為18.75%,轉讓完成后將不再持有標的公司股權。截止增資擴股完成,國投信托依舊是紅塔證券前三大股東之一。
“國投在布局金融全牌照,他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一位熟悉國投的券商人士對媒體表示。
而在2013年12月底,國投97億元正式入股安信證券的消息得到印證,拋棄紅塔證券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紅塔證券一高層對外表示,對國投放棄紅塔證券而轉投安信證券的個中緣由不清楚。
業內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紅塔證券離IPO上市仍然有差距:一方面,公司營業網點的布局、主打業務的布局還有待完善,核心競爭力尚未完全凸現出來;另一方面,IPO審查更加嚴格,若紅塔證券各項財務指標、股權結構、主營業務等不能表現良好,上市融資的步伐恐一拖再拖,國投轉讓股權或許是看到了這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