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企業動態 » 東風收購PSA部分股權 難為其唱贊歌

東風收購PSA部分股權 難為其唱贊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2-19 13:15  瀏覽次數:21
  最近,東風收購PSA部分股權再次成為媒體上的熱點,其實從年初這事就一直沒有退出媒體視線。對媒體的反復炒作,當事雙方長期沒有公開回應,似乎是采取“默認”的態度,實話實說,對這件事我不看好。
  古今中外,大凡收購企業股權,總是看中了什么,比如吉利收購沃爾沃,是要看中了它的品牌,借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形象;上汽收購羅浮,是要得到羅浮的研發能力,PSA有什么?
  從全球范圍看,無論品牌力、產品力,還是創新能力,PSA都不是很強,而且即使東風拿到30%股權,能把上述能力據為己有嗎?PSA深陷經營困境,并非由今年始,更不會到今年終,東風為什么要為其背書呢?
  PSA號稱是一家跨國公司,但眼光局限在歐洲市場,甚至僅停留在法國市場,當經濟危機突襲歐洲,就完全沒有回旋余地,眼睜睜看著市場下滑,毫無辦法。
  現在PSA最大亮點是中國市場,解困的唯一希望也在中國市場,但長期以來,PSA在中國市場做得并不出色,只是最近兩三年方有起色。PSA是進入中國最早的三家跨國公司之一,但被后來者紛紛超越,神龍公司是典型的“起大早,趕晚集”。兩年前PSA又與長安合資,但進入市場太晚,選擇的豪華路線,步履又十分艱難。現在PSA是把戰略重點轉向了中國,但為時已晚,錯過了中國市場爆發性增長階段。“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商場上尤其如此,何況PSA耽誤的是整整20年!在中國,大眾、通用、現代、日產、豐田、本田,甚至福特,都是PSA市場上難以企及的高度。
  目前PSA在神龍是雙品牌戰略,PSA的全系產品及可以轉移的技術,都可以通過神龍進入中國,東風還能從合資公司以外得到更多的正能量?收購PSA,能給東風帶來的僅僅就是規模的擴大,讓東風公司“看起來很美”。
  目前整個中國汽車界,都缺乏管理大型跨國公司的國際化人才,即使PSA交給東風管理,東風就一定能比現在的經營團隊管理得更好?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最近表示,“東風有志于建成全球跨國公司式的汽車集團”。的確,中國企業要走向世界,但是要靠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而不是靠肩上扛一大堆外資品牌走向世界。
  東風公司歷來看重“合資”,在業內以“花心”著稱,不僅擁有全國最多的合資企業,近年來合資的步伐也絲毫沒有減緩。僅整車企業就有神龍雙品牌(相當于兩家合資企業)、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悅達起亞、東風裕隆、東風雷諾商用車,還有“候任”合資品牌英菲尼迪、雷諾乘用車、三菱等等。
  俗話說“一心難二用”,東風正是在合資上花費了過多精力,因而放松了對自主品牌的打造,發展相對后進。目前在國家確定支持的四大集團中,從研發實力和推向市場的產品看,東風自主品牌都相對較弱,甚至趕不上獨立自主企業吉利、奇瑞、長城等。
  2011年4月5日,朱福壽出任東風公司總經理,第一件事就是到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調研,表示了“對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未來發展的特別關注和擔憂”,聲稱 “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事業是東風公司的重大戰略”,與徐建一出任一汽集團總經理時表態:“不顧一切干自主”,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東風公司最高領導層首次對自主品牌的公開表態,使我們看到了東風自主品牌發展的新機遇。
  近年來,東風自主品牌的確有了長足的進展,但仍然是東風的短板,在車企中的弱勢地位也還沒有根本改觀,與東風“大集團”的地位很不相符。東風不能用“大自主”的概念來自我安慰,真正代表東風自主品牌的是東風乘用車公司,今年風神的市場表現不錯,但是我們更想看到推出完全正向開發的產品。東風要在這上面花更大力氣,盡快把自主品牌正向開發搞上去。
  在四大汽車集團中,作為共和國“汽車業長子”的一汽,一直是“眾矢之的”,受到的關注最多,受到的批評也最多,承受的壓力最大。這些年,“不顧一切干自主”,一汽說到了也做到了。2008至2012年,一汽累計投入研發費用223.4億元,建設了包括整車、車身、底盤、發動機、零部件、新工藝、新材料等全系研發和試驗檢測基地,擁有產品研發人員6110人。僅紅旗項目團隊就達到1600多人,累計投入研發費用52億元。無論是紅旗,還是奔騰,今年市場表現都相當不錯,更重要的是正向開發能力、核心技術確實都提上去了。“十二五”期間,一汽還將再投入105億元,進一步提高紅旗產品的研發能力,豐富產品系列。
  上汽通過合資積聚實力,雖然口頭沒有講,但實際也是在“不顧一切干自主”,自主品牌建設投入近400億元,收購羅浮,自主研發取得了較高的起點,如今海內外研發能力互動,相當可觀。
  長安汽車自主品牌起步早,開始進入收獲期,今年前三季度呈現77.7%的增長,在法蘭克福車展也贏得了掌聲一片。
  東風應當感受到來自市場、輿論和同行的壓力,把追求規模的熱情轉移到對自主品牌的加力上,不要急于去做有名無實的“國際化公司”,把傳聞中收購PSA股份的100億元投向風神,盡快改變東風公司在國內自主品牌序列中的地位。
  去年以來,東風先后與格特拉克投入1.2億歐元,生產DCT變速箱,與雷諾合資,投入72億元生產商用車,與日產合作投資20億元實現英菲尼迪國產,還與日產合作,投資“至少50億元”,建設大連基地,與福汽“戰略合作”,實現福汽100萬輛規模等,加之日系車市場下滑,東風利潤收益銳減數十億元,現在東風手中的資金應當不是很充裕。
  俗話說,“貪多嚼不爛”,東風向來以“穩健”見長,我們不希望東風落入一個“收購陷阱”,難以自拔。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