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企業動態 » 中石油開放上游或帶來“混合動力”

中石油開放上游或帶來“混合動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3-14 08:51  瀏覽次數:61
  全國政協委員、中石油集團董事長周吉平在兩會期間透露,中石油正在積極推進上游油氣開發的改革步伐,下一步將會以項目為單位,吸引民營、社會和其他例如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石油公司的資本進入。相比此前中石化開放下游的銷售環節,中石油開放上游的油氣開發之舉,更具有打破壟斷的意義。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大石油公司構成了我國油氣上游的市場主體,基本上覆蓋了全國主要含油氣盆地。三大石油公司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的壟斷市場,彼此間競爭有限。
  一直以來,石油被認為是一種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的特殊戰略物資,國家有必要對石油市場準入進行嚴格監管,以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在油氣上游,《礦產資源法》及對外合作開采陸上、海上石油資源等相關法規,對石油上游環節的準入做了嚴格的限制。
  由此形成的我國油氣行業的上游壟斷,不同于優勢企業通過競爭形成的經濟壟斷,也不完全是自然壟斷,而主要是根據相關規定所享有的壟斷經營權,其實質是行政壟斷。
  近年來,要求打破中石油等少數國企享有油氣開采特權的呼聲日益強烈。雖然國務院在2005年、2010年先后頒布了兩個“非公有經濟36”條,引導民間投資,但在石油領域,民營石油企業如何進入傳統油氣的上游勘探開發仍無從實施,所謂的“政策性開放”仍然是一扇只可遠觀的“玻璃門”。
  據媒體報道,此次中石油呼應深化改革的要求,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在上游的油氣開發領域,中石油將采用“產品分成合同”模式,引入投資合作方,下一步要組建聯合管理委員會,對項目進行決策。按照中石油的計劃,將首先在新疆進行試點,中石油所占股份將不少于51%。
  據悉,“產品分成合同”是一種國際合作開發自然資源的常見模式。一般來說,東道國政府或國家公司與外國投資者簽訂協議、合同,在東道國指定區域,確定年限內,合作開發自然資源,依約承擔風險,分享利潤。
  實際上,中石油近兩年已在油氣管道項目上陸續展開引資動作。2012年社保基金、國聯基金、寶鋼集團年分別出資100億元入股西氣東輸三線的建設項目。2013年中石油以西氣東輸管道資產出資,引入保險、養老金、銀行等基金成立中國石油聯合管道公司,運營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共引資600億元。此次中石油表示開放油氣上游,必將進一步推進引資合作,有助于打破油氣上游的壟斷。
  眼下,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比較大,面臨日益嚴峻的油氣供需形勢。我國油氣上游市場競爭不足、缺乏活力的問題也日益顯現,深化油氣領域改革迫在眉睫。而油氣壟斷行業的腐敗頻發、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的要求,也倒逼油氣領域加快改革。
  無疑,中石油提出的“產品分成合同”模式,在油氣上游開發領域有所改革突破,這種模式將鼓勵有條件的合作方進入,有助于吸引國內外多種技術和資金,提供“混合動力”,做到優勢互補,實現油氣勘探開發的多元化。此外,也有利于消除社會對中石油等油氣企業壟斷暴利的指責。
  但也應該看到,社會資本和各類企業要想進入油氣上游,還繞不開三大石油公司,不得不與三大石油公司展開各種形式的合作,才能真正獲得上游的油氣資源。此次中石油采用的“產品分成合同”模式,明確要求在引資合作中的絕對控股,合作方還難以享有與中石油平等的地位。
  不管怎樣,從中石化開放下游的銷售到中石油開放上游的開采,壟斷的一體化經營模式正被打破,油氣產業鏈有望向社會資本開放,深化油氣改革的大幕已經開啟。
  接下來,油氣領域應進一步放寬準入門檻,開放市場,撤消阻礙民營企業進入的有關規定,打破賦予中石油等油企特權的行政壟斷,讓民營資本自由進入石油行業,通過包括混合所有制在內的多種形式的改革,展開競爭和合作,不斷為國有石油公司提供新鮮血液、激發競爭活力。同時,政府應加強監管,防止“一放就亂”,避免造成勘探開發失序、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等情況的發生。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