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12月份率先發布地方版國企改革方案,上海國資委實施國企改革再次一馬當先。3月18日,金豐投資正式復牌,經過長達數月的馬拉松拉鋸戰,其重組方案終于塵埃落定。
在方案中,金豐投資擬通過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進行重組,擬置出資產預估值為23億元,擬注入資產為綠地集團100%股權,預估值達655億元,金豐投資以每股5.58元價格定向增發113.26億元用于支付資產置換差價。
本輪交易完成后,綠地集團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最終實現資本運作目標,在新架構中,上海地產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星集團、上海城投總公司、上海格林蘭持股比例較為接近,且均不超過30%。
投中研究院高級分析師宋紹奎表示,這意味著重組后的上市公司將成為上海市國資系統中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業,至此上海國資委對綠地集團的改革圓滿實現階段性目標。作為上海國資管理改革的代表性案例,綠地集團的混合所有制嘗試及資本化運作探索為上海乃至其他地區后續推進國資改革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當前國內開展國資管理改革的呼聲日漸高漲,其中以上海為代表的“淡馬錫”模式、以廣州為代表的“淡馬錫疊加大規模資產注入”模式與江蘇“后淡馬錫”模式受到各方密切關注,未來各地的改革模式必將以這三種模式為基礎因地制宜開展更深入探索。
投中研究院認為,從投資角度來看,在國資改革的大背景下,類似案例操作有望得到地方政府的強有力支持,大規模并購重組稍后將在一線城市有望進一步推廣,并在二、三線城市逐步醞釀試點。此外,從企業類別看,限于繁雜的審批流程,市屬國企在此輪浪潮中將承擔主要參與角色,省屬國企次之,而央企的動作將呈現個例化特點,較難批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