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阿里、騰訊的“二馬”都已處于“開戰”狀態,四起的硝煙正在彌漫到傳統金融領域的保險圈。
最近,保險圈里鬧得最熱火的莫過于泰康人壽的“求關愛”和國華人壽的“娛樂寶”,兩款產品將“二馬”之戰推到了“戰時最緊備狀態”,互聯網保險的大發展為“二馬”之戰夯實了硬件基礎。
對于在保險產品上主打“社交”的騰訊和主打“理財”的阿里兩種模式,業界看法分歧頗多。兩種模式是以理財產品為爆點的阿里先邁一步,之后以社交屬性創新為核心的騰訊接著出擊,2014年的互聯網保險擺脫了渠道之變這一初級階段。
在此背景下,對于保險公司而言,該選擇抱住哪匹馬的大腿?這或許將是影響未來發展的重要抉擇。而與此同時,“二馬”之爭中不得不提的眾安保險也陷入“尷尬”境地。
平臺抉擇
從國華人壽“逆天銷售額”到“雙十一”、“雙十二”活動,再到珠江人壽2分鐘賣出2.8億,理財型保險產品的發展潮流“滾滾向前”。阿里保持著超頻的速度與合作保險公司一起推動創新的車輪。
據記者獲悉,阿里去年就開始與各家保險公司緊密商討合作的神秘項目——“支付寶9號項目”近日將上線。知情人士透露,這一項目和保單質押貸款相關,具體細節內容尚在討論中,合作方則是在之前與阿里有過合作的保險公司中進一步遴選。
在大家還對“娛樂寶”其中的操作模式摸不著頭腦的時候,阿里已經在策劃后續的一系列更爆眼球的項目。“我們看好阿里目前走的路,并且選擇緊緊抱住阿里的大腿。”一家小型險企相關負責人如此形象地告訴記者。
在上周五“2014年互聯網金融大會春季峰會保險分論壇”上,珠江人壽電子商務部經理袁良評價“娛樂寶”為“一種美妙的產品”,他表示,“這個產品是和互聯網結合的典范,兼具投資性又可控風險,體現了互聯網化、平民化、碎片化的特征。”
不過,阿里雖然在創新和互聯網保險上處于前位,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阿里平臺亦有兩個難題亟待解決:一是如何吸引并不信任第三方平臺的大型保險公司介入;二是長期處于強勢且具有議價能力這一點有待改善。”
而對戰的另一方:在“搶紅包”后紅透半邊天的微信似乎有些“后勁不足”。一直以互聯網社交為切入點、主打微信產品的騰訊平臺,避開了阿里理財的沖擊點,選擇了保障型特征明顯的“求關愛”入手,朋友圈的傳播也為“求關愛”注入了滿滿的正能量。
雖然“求關愛”在最終成效上存在“只是受到圈內人熱捧”的質疑,但“求關愛”確實引爆了除阿里平臺外互聯網保險的新嘗試。有業內分析師表示,未來互聯網保險的特點將是簡單、低價、社交、私人定制。
中信建投則認為,“求關愛”全面創新了保險銷售模式,可以說是借用了“紅包”的創意,利用強大的社交平臺微信,推出的全新網絡版保險銷售,在投保流程、產品設計、營銷模式等方面都做了創新。
不過亦有一位中型險企電商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其實‘求關愛’很難將客戶轉化為有效的購買方和待挖掘客戶,所以有效轉換是‘求關愛’面臨的最大問題。”
眾安保險的“尷尬”
談及“二馬之爭”,不得不提到近期深陷“尷尬”的眾安保險。“三馬合作”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似乎從成立之初就處于不同模式的“尷尬”之中,而最近因虛擬信用卡被暫停而瞬間失去百萬保單事件也異常受挫。
雖然憑借“眾樂寶”和“退貨險”實現了1月份保費收入1000萬的“壯舉”,但在2014年爆點頻頻的互聯網保險大事件中,這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似乎并未因股東優勢而有更大作為。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眾安的發展其實很受限,目前仍存在發展道路不明朗的問題。”眾安保險人士也曾表示,初期不會把賺錢、盈利和保費規模作為首要的目標,而計劃在一兩年之內確立起互聯網保險的模式。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但對于一家保費收入只有千萬的小險企來說,存活模式至關重要。”
實際上,早在眾安保險成立時,就有業內人士評價,無論是阿里、騰訊還是平安,三個大股東的背景只可借而不可用,頂多有利于談合作開始時拉近關系而已。真正保證眾安成功的還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