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周,一直穩扎穩打的家電圈因兩格事件引發不少人圍觀、討論,前者是員工主動維權,后者是敢怒不敢言的員工通過新聞媒體抱怨。
事件回顧:
格蘭仕打砸事件
4月15日《人民日報》發布一則消息:“格蘭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廠 特警進廠戒備”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有網友爆料稱,格蘭仕(中山)電器有限公司發生工人打砸工廠事件,原因是抗議工資低于公司招工時承諾的標準。根據網友爆料,招工時,說月薪2800元到4100元,可最后拿到手的只有2300元,承諾的福利大多沒有兌現。
對此事件,官方的口徑是因格蘭仕中山廠區幾名新員工周末晚飯后喝酒,酒后在宿舍起哄,并開大聲量音響影響到其他員工休息,導致近200名員工在中山南廠區員工宿舍區內聚集起哄。
格力克扣員工獎金事件
來源時代周刊消息,從2011年到現在,所有格力子、分公司和空調各生產基地的中層干部骨干獎金至今未發,涉及數百人員,按以往獎金標準,國內幾個空調生產基地,包括凌達壓縮機、凱邦電機等生產基地在內,總金額達數千萬元。
兩家知名大企業相繼爆發事件,不禁讓人反思:家電圈到底怎么了?
一、利潤結構傳統,增長乏力
在很多行業有一個共識,速度解決一切問題。“薄利多銷”作為一種最直接的市場競爭手段在競爭初期的確可以“藥到病除”,拉升銷售,迅速掩占領市場。但是在速度的背后,戰略遭疑、利潤分配、市場策略、人員管理一系列問題浮出水面,誰來解決,拿什么解決?
二、成本包袱有點沉
“價格屠夫”戰術是格蘭仕的標簽,十多年全球微波爐銷售領先所憑借的正是成本和規模優勢,而今天恰恰這兩點遭遇挑戰。 近幾年珠三角地帶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留個廠商的利潤的確不再厚實,向誰要利潤?屠刀舉向工資,鐵定不是明智之舉。
三、時代變了,員工在變,消費者在變,打法也要變
從事件中可以看到一個共識,發生矛盾的群體均是普工,而這類員工每天進行高強度重復性的勞作。對于剛出茅廬的90后普工,他們已是成長于新時代的農村年輕人,如何使其得到家的歸屬感,設計符合其成長的職業規劃和成長空間是個緊急而具挑戰性的課題。而這部分人群往往不在企業設計的員工成長計劃之列。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崛起。人們的生活形態和消費意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味以低價的產品銷售模式很難在市場刮起銷售風暴。智能化家電、個性化家電成為未來趨勢,如何以消費者為中心重新設計產品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利潤模式成為擺在各家電廠商面前的當務之急。
創新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概念,而如何在如此龐大體量情況下,對自身企業進行適配。是各大家電廠商需要暗下苦工的地方!